澳洲进口奶制品联盟

每个叛逆的孩子背后,都有个不肯长大的父母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被一位爸爸的做法感动到了。

儿子跟爷爷在家发生了争吵,他接走了儿子。

上了车,儿子哭着把吵架的前因后果讲了一遍,爸爸默默倾听。儿子说了五六分钟,此时爸爸伸出右手搭在儿子的肩膀上,说了第一句话:“你没做错什么。”

儿子再次大哭,等儿子平静下来,爸爸带儿子开车绕了几圈,聊天,就是没提吵架的事,绕了一个小时,爸爸停下车,问儿子:“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孩子意识到自己情绪有些失控,爸爸问儿子要不要跟爷爷道歉,儿子点了头。最后一场闹剧就此化解。

太服气了。爸爸用耐心、尊重和理解,赢得了孩子。如果或打或骂,免不了一场鸡飞狗跳。

教育家董进宇说,每个叛逆的孩子背后,都有个不肯长大的父母。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是提醒父母仍需努力。

因为我们希望孩子听话,听我们的话,服从我们的安排,于是孩子的犯错、惹祸,就变成了叛逆、不听话。

当孩子被批评,训斥多了,与我们的期待愈发背道而驰,于是孩子叛逆加倍。

电视剧《加油妈妈》中,身为律师的苏青,工作繁忙,还有个患哮喘的小儿子,她希望作为哥哥的小夫可以听话懂事,努力学习,让自己少操点心。

可是小夫成绩日渐下降,人也十分叛逆。

跟同学闹矛盾,被老师请家长,让网友冒充自己父亲;

餐桌上,他不喜欢的煎蛋,弟弟想吃,他直接扔进垃圾桶;

最后还误以为父母离婚都争着要弟弟,不要他,而独自在房间烧全家福,引发火灾。

这个曾经听话懂事,成绩好的孩子,忽然叛逆到简直不正常。

可是没有孩子喜欢叛逆,叛逆的表面总是表达着内心的诉求,就像小夫,叛逆不过是因为渴望被看见。

苏青开始反省:“我们有没有因为自己是父母,所以太自以为是,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孩子,有没有因为自己是父母,所以总觉得自己是对的,这件事情有没有是错的?”

武志红说:“父母没有意识到孩子不愿意继续当‘乖孩子’,仍然频频向孩子发号施令,期待孩子按照他们设计的‘正确路线’发展,那么孩子会用叛逆行为来向父母说‘不’。”

当拆掉“你要听话”的篱笆,叛逆也就消失了

曾经自己说要烫头,妈妈就带他去,不仅给他烫头,还鼓励他染色,几年后,妈妈问他,为啥你的叛逆期还没来?

初中迷上上网,经常去网吧,妈妈阻拦不成,初中毕业直接给他找了个网管的暑假工,此后他再也不想上网了。

当我们习惯拆掉“你要听话”的篱笆,孩子的叛逆也就消失了。

《超越》中的陈冕,父亲认为她没有滑冰天赋。后来,一直在学轮滑的她,听说青岛短道速滑队招新,恰逢妈妈出差,出差前妈妈叮嘱她,明天要及时参加轮滑定级赛,“只要你能赢,拿到二级运动员的资格,咱们就能进重点高中。”

最后得知真相的妈妈,态度太暖人了:

“你已经长大了,有权利选择自己要走的路,妈妈相信你肯定能行。”

“你要觉得你行,就证明给我看,当然了,也别硬撑着,实在不行就回家,妈妈在家里等着你呢。”

如果像剧中妈妈的态度,孩子的叛逆也就消失不见。

为人父母要明白,孩子听话是可以让我们省心,但孩子不听话也可能发展成亮点。

父母不要认为自己比孩子,与岁月更熟,与生活交情更久,就自觉高人一等;

相反,给孩子空间,话语权和选择权,懂得尊重孩子,反而会赢得孩子更多的爱和尊重。

东方甄选主播顿顿,有一个让人羡慕的妈妈。

他小时候学习成绩不错,但有一次他考得比较差。因为班里有一个同学跟他名字一模一样,大多数情况下,他都比那个同学成绩好,所以在领奖的时候,一般都是自己妈妈上台,但那次妈妈不知道自己没考好,于是老师在念名字的时候,妈妈就上台领奖了,后面又当着所有家长的面灰溜溜走下了讲台。

但妈妈并没有责怪他,还笑着问他:“你们班还有另外一个同学叫王涛啊?”这一幕定格在他心里,他十分自责,此后加倍努力,变得更加优秀。

而被温柔以待的孩子,才长成了如今阳光优秀的模样。

也许每一个暴躁发作的时刻,总有一种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怒气,但是我们只要停顿一秒,深呼吸,轻轻扯起微笑的嘴角,牵动愉快的神经,就可以免去一场鸡飞狗跳的闹剧,避免亲子关系的裂痕。

复旦教授王德峰建议,从现在开始,把孩子当成别人家的孩子,和孩子的距离拉开了,美也就来了,孩子不吵不闹了,亲子关系也变好了。

太远的距离,容易滋生陌生和冷漠,所以我们可以少说话,但一定要多做饭,给孩子暖心行动守护。

心理学家说,叛逆背后的心理动机是无助,本质也是无助。

父母无条件的爱、理解和宽容,是熨帖一切忧伤和疼痛的良药。

无论孩子做了什么,做错什么,错要纠,但请告诉孩子,我爱你,只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无论如何,请不要怕,父母永远是你坚硬的铠甲。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没有叛逆的孩子,只有叛逆的父母。

愿我们努力成为不叛逆的父母,收获阳光健康的孩子,便是人间最大的幸福。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