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进口奶制品联盟

33岁女大学生在家啃老十年,父母不满反被怼: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不久前,重温了央视《心理访谈》节目早前播出的一期——《啃老十年的背后》,内心生出许多感慨。

女大学生范成金,33岁,毕业十年,却不结婚也不去找工作,而是理直气壮地窝在家里,还不断指责着年迈的父母。

在她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跟随着节目组的镜头,真相逐渐揭晓。

范成金情绪激动地指着年近七旬的母亲,控诉着: “不管我做得对与错,她就只知道强调结果!她总是这样!”

而一旁的母亲却满脸冷漠与不屑,不断朝女儿泼着冷水:

初中时,她喜欢雕塑和画画,还设计过服装和运动鞋。

可当她兴致勃勃地给父母看她完成的作品时,他们却满不在乎: “喜欢那个有啥用?啥也干不了。还不去看书!”

她想主动做顿饭,可他们连尝都没尝就指责: “你搁水搁搁这么多?做个饭都不会!”

在这样的氛围下,她变得自信全无。

大学毕业之后,成金并非没有努力去找过工作。但她赫然发现,长久以来父母持续不断的打压,已经让自己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障碍。

在面对陌生人时,她竟然会紧张到完全说不出话。这种症状日益加深,不得已之下,她只好暂停了求职的脚步。

然而,在成金赋闲在家的那些日子里,父母的态度更是让她寒了心。

“你将来成事了,我给你跪下。”

“你要是能成事了,狗都能成事了。”

父母的行为,就像一根无形当中的绳索,紧紧捆绑着范成金。她内在的能量始终被压抑着,自我始终被束缚着。而对于父母,她的内心充满了怨恨。

最终,她彻底自暴自弃,活成了自己最厌恶的模样。

有多少父母,终其一生都在做着孩子的差评师。

就在上个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6名18-35周岁青年展开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高达90.6%的受访青年坦言父母对自己进行过言语上的打击式教育,45.4%的受访青年表示持续到中学。59.7%的受访青年认为打击式教育会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容易自我否定。”

好好跟孩子说话是一门学问,遗憾的是,我们当中有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

无论是打击、贬低还是诋毁,其实都是恶毒的语言暴力,是刺向孩子心口的一把刀。

短片讲述了6个少年犯的真实故事。

“你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呢?看看人家孩子怎么做的,看看你怎么做的?!”

“就没见过你这么笨的,是人都比你强!”

大量研究均表明,家长的语言伤害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强烈的负面影响,他们罹患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心血管疾病等多种身心疾病的概率会增高,同时也会影响该孩子事业上的发展。

你能想到吗?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或许早已让孩子的心灵千疮百孔。

寻求父母的认可,是每个孩子的生命本能

美国著名儿童学家阿黛尔 法伯曾说:“永远都不要低估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事实上,充满认可、赞美与欣赏的语言,是孩子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心理营养。

作家三毛在散文《一生的战役》中,曾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一生的悲哀,不是没有赚得全世界,而是请你欣赏我。”这里的“你”,指的正是她的父亲。

从小到大,父亲对待三毛是严厉的、疏远的。他始终对女儿的作品难能满意,甚至还曾表示出强烈的不喜与苛责。

这份否定的态度,成为了三毛的心结,让她始终耿耿于怀。

因此,当三毛得知这一次父亲在看过文章之后,竟留下了“深为有这样一枝小草而骄傲”的评价后,她的眼泪瞬间夺眶而出。

她感叹到:“等你这一句话,等了一生一世,只等你——我的父亲,亲口说出来,肯定了我在这个家庭里一辈子消除不掉的自卑和心虚。”

渴望收获父母的肯定,是每个孩子的本能。因此,让自己的语言带上温度,让与孩子的沟通更加有爱,是我们每一位家长值得去努力的方向。

作者:筱恬。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