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进口奶制品联盟

拜拜!消毒牛奶.你好!大肠杆菌(上)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图源: Deviant Art

第一篇文章就有将近七千人看是我始料未及,本来只是小范围传播一下的东西因为陌生人们“期待下一篇”的留言,而变得有点义不容辞(也是想太多)。很开心有这么多人感兴趣着我自己深感兴趣的话题。希望吃吃喝喝带给你的感受和贵桃桑一样,永远都让你开怀一笑又受益良多~

今天接着上期,继续聊牛奶。(文章写的太长,拆成了两篇,今天是上篇)


作(一声)

话说活在美国两个最“作“的地区 — 大东岸和大西岸(纽约、波士顿和湾区、洛杉矶等地居民,敬请对号入座),经常会看到很多”城会玩儿“的事情。


比如在遍地酒庄的大湾区,品酒已经家常到不能满足大家的猎奇心理。于是Clover Sonoma (上回我们说过的湾区本地选手)去年夏天开始召集群众在三番城里品奶


想象一下:一堆人拿个高脚杯,倒上全脂、脱脂、有机、没机,各种牛奶,然后开始讨论“余味”“产区”“挂杯”。。。(你翻了个白眼,然后默默上网开始搜哪儿可以品奶)

图源: Edible Silicon Valley


如果说品奶活动基本算得上老少咸宜,那”鲜奶运动“就显得没那么亲民了。


”鲜奶运动“



二十几年前(暴露年龄了)在中国,每天早上我奶奶都会从一个标着“消毒牛奶“四个大字的奶袋儿里面把奶倒进小锅里,先煮开才喝。然鹅,近十几年间的美国,“生奶”(rawmilk)却越来越成为一种被竞相追逐的潮流。


 生奶“,确切地说是没经过任何后期加工处理的奶,它伴随着近十几年美国国内追求食物本味和抵制食品过度加工的浪潮而来,成为”新鲜“和”原汁原味“的代名词。由于”生奶“听起来有点茹毛饮血的味道,我们暂且叫它”鲜奶“。

 

”鲜奶运动“ 倡导的是把牛奶去除加工,还原成它本来的样子。也就是不消毒,不均化,挤出来直接喝。因为人们相信如此才能保存牛奶真正的味道和全部的营养。


对此,FDA(食品药监局)和CDC(疾病防控中心)是不太支持的。他俩明确表态过:巴氏消毒不降低奶的营养(要说完全不降低我也不信,但应该是权衡利弊后基本可以忽略)。近年来由于喝“鲜奶“进医院的人数成上升趋势,FDA也出台了规定:不允许跨州进行”鲜奶“交易。而作为一个联邦制的大米国,各州的权利是很大的。所以不同州有不同规定:有的可以随便卖,有的只能在农场卖,有的完全不让卖。至于我追求民主自由的大加州,自然是随便卖那一卦的。


大加州的奶圈儿人士在和政府的拉锯战中也是冲在最前线的。几年前警察端了一个“鲜奶俱乐部”,引起了奶圈儿的公愤。确实,不过是聚众搓了一顿生牛奶,也不是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儿,警察执法过程略显暴力,保释金也漫天要价。但奶圈儿人士们也不是吃素的。几个名律师站出来表示要给俱乐部免费打官司,而且严肃认真,上纲上线。他们说:你看,政府以食品安全的名义损害了我们选择食物的自由。哇,听起来真的好有道理。


图源:The Press-Enterprise

 

当然,“鲜奶“不管喝或不喝,都有充分的理由。毕竟,生命诚可贵,喝奶有风险。也毕竟,有时候对美食的追求是会让人奋不顾身的。不信?想想吃河豚的人。


就像吃河豚之前要选一个靠谱的馆子一样。如果想进入奶圈儿,先选个靠谱的农场。记得亲自去看看他们的生产环境。记得问问关于设备和奶牛的清洁,牛奶的降温与保温,(如果是大农场)还有病原体的测试和对不合格的结果如何处理等等问题。最后,对于小朋友,老人,孕妇,或者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喝”鲜奶”要三思


作为一个怂人,贵桃桑并没有长期混迹于奶圈的打算。但出于好奇,上周日逛农夫市场的时候确实去尝了一杯本地“鲜奶“。排队的时候和旁边的白人阿姨聊了聊:阿姨从小在农场长大,习惯了喝家里奶牛产的奶。现在每周都会来买这个农场的本地”鲜奶“。她和农夫很熟,互相之间有信任,这里的奶也从来没出过差错。排到我的时候已经没啥心理负担,于是把一杯都喝完了。


也许是我嘴拙,并没尝出味道有什么明显不同,对我的吸引力似乎还略逊于旁边那家韩国人卖的绿茶豆浆。当然,这是一个奶圈小白的评价,望奶圈的读者们留言探讨。


说实话,对于很多二十年前消毒牛奶还要煮一煮,二十年后冷藏牛奶还要微波一圈的华人同胞们来说,喝“鲜奶“这趟车车速太快,上去略显得瑟。但好在我们有选择的自由。


多种选择,多种乐趣。如果世上只剩一种人,人们都喝一种奶,那该有多无趣。(未完待续)





贵桃桑

一个玩儿过试管、读过食品政策的美国注册营养师


   没看够?

长按二维码关注 "米国的米“ 微信公号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