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进口奶制品联盟

国权路上的故事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音频来源于2014届附中学子同名毕业原创歌曲)


离开了上海,不免觉得复旦一片真是好地方啊,街区大小合宜,街面窄窄的颇有生活味道,这是海淀怎么也无法比拟的。


其实在附中读书的时候,我都是“乖孩子”,高一高二把分数看得重基本只顾上读书、拍摄还有班里的活动,想想中午傍晚时间多宝贵,食堂里吃口饭就去回教室了。这条国权路还有五角场,真正走进自己的生活也是高三开始的事,所以啊,现在回忆起来倒来得新鲜,也有特别的意味。


高三去了钟楼以后,和男生们倒是越放越开。常常时考试过后,雨杰、雨涵要去外面“搓”一顿,雨杰总是“你来呀,你来呀,有什么了啦”的神情,于是从路口拐角的牛肉汤、黄焖鸡米饭、老妈馄饨、千里香馄饨,到更远的麻辣香锅、老丰盛,都是在大家的“盛情”下,我脱离了原有的轨道,一起“越轨”。每个人的越轨边界不太一样,有过几次打破了自己设定的轨道后,原来的“越轨行为”似乎也成为群体间“社会规范”的组成部分,当自己进入群体时也开始尝试新鲜事物。冬日里头最宜牛肉骨头汤,去过西北后,并不觉得此店有何不正宗,分量也是西北风格,热腾腾的粉丝汤散的蒸汽蒙在眼镜片上,口中留鲜,出门自是浑身暖意,还会用力吸几口气解解浓郁的香气。那麻辣香锅,雨杰雨涵常常会要上啤酒,我揶揄两句,他们怂恿两句,终是在读书的时候没在那里喝过酒,想想就是有意思,男生们属“酒鬼”啊!


在老妈馄饨常常时小份馄饨外加醋溜花生,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康乐醋混着花生酱的滋味。老丰盛常常是周末的黄昏去,这家店还是用夹子夹单的,这种做法蛮老派。汤包、小笼、虾肉馄饨,经典的点心换着花样来。那时候根本想不到原来马上要背井离乡了,一两周尝尝汤包也属过腻头性质,皮子上磕一个小口,汤水吸进来,一想到这个场景禁不住要咽口水,这些难以是生活的标配,但要时不时出现,感觉是:噢哟!这日子还能这么美啊!所以啊,几个月不碰,自然是想。还有一点就是境,生活的情境,多是发生在今年从春到夏的过程当中,那时候的黄昏最宜人,最醉人,风吹在面上像是温润的手,品品汤包,回来路上西天开始变色,夜里的风转而稍稍凉,可以自得得不得了,哪怕周末的作业还没写完,那是回到钟楼里头坐定下来的事,走在国权路上就是心头敞快的。所以啊,纵使有无数家以“老”、“丰”、“昌”、“盛”排列组合的店,四平路路口那家到底还是不一样啊!


至于早饭,默默忍受了食堂四个学期之后总算总算是受不了了,开始一早出校门觅食。我自然舍不得坐定下来要碗豆腐花之类的,选择便是早饭摊头前面的山东煎饼,天冷的时候啊煎出来尤其香,揣在手里活像是拿着汤婆子。但一早的煎饼果子口味偏重,难得吃吃过过腻头,平常更加喜欢跑便利店。至于便利店也蛮意思,早晨喜欢往东面跑,傍晚喜欢往西面跑,大致潜意识里头是喜欢顺着光的方向走,所以早餐多在四平路的罗森,其他时候多在复旦南区的全家。开始喜欢三明治,自从发现罗森有粢饭团,那可是高兴啊,最欢喜的还是粢饭配上酸奶或者果汁,最喜的馅头还要数咸蛋黄肉松,没办法啊,到底是长在这片土地的人,到了北国便是愈加想念这个咸咪咪的混着粢饭粒的滋味!回来路上,仰头看着梧桐树的叶一日日伸出来,常常迎面邂逅杨怡如,挥挥手打打招呼便开始新一天。


三号湾这个地方蛮神奇的,去的那条政肃路上的树很有意思,是斜过来长的。第一次去是今年的5月7号,距离毕业1个多月。是日,家乐兄、苏妍姑娘和我三人去给等级考历史的同学们送考,回来路上又一次发生经典的“去那里吃中饭”的经典问题,家乐知道我没去过,口口声声说毕业前不去不完整,要尝新,感觉是现了新天地,而且那路上有家奶茶铺子尤其便宜。后面在自由复习的时候,还是被男生们“忽悠”着去(简直“狐朋狗友”),吃了什么记不分明,总归留下印象的还是一起的谈话,内容总体和高考没什么关系,从生活中最亲切的吐槽到暑假的憧憬,以及悠远而缥缈的理想——所以啊,食物说到底还是看是谁和你在一起享用!最后一次便是毕业典礼前一日,雨落得很大,方元回国了,几乎一整天在聊天,那时她腿伤尚未痊愈,她拄拐,我撑伞,但给姑娘撑伞的经验不丰富,我自然自己是不会撑到什么,我自然淋湿可她也淋湿(笑)。那天去那家墨西哥餐厅,味道是真心不错,当然还是一样的,一个人去也难有这样的回味吧。


离开国权路、五角场半年,一个月前经受不住一个没有大闸蟹的秋天,和室友跑去3公里外的新中关南京大牌档,人密密麻麻,活像是回到五角场,那地方也去过,但想起来的还多是故人的音容,连同家乡食物的气息,在冬夜里成为挥之不去的影,绕啊绕啊…… 


  


感谢萌萌的供稿!

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你的附中记忆!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