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进口奶制品联盟

【范志红_原创营养信息】牛奶酸奶,真能致病?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中国临床营养网(lcyycc)


作者介绍

范志红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食品科技协会高级会员,北京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科协聘烹饪营养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等

主要教学和研究方向为烹调加工对食物营养健康价值的影响、营养食品和营养食谱的设计开发、健康因素对食品选择的影响等,主编、参编教材11本,发表论文68篇。


牛奶酸奶,真能致病?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中,和2007版一样,继续推荐国民每日摄入300g乳制品。


然而,
自2005年以来,许多人都在重复地问一类问题:
抛开质量安全问题不提,喝奶会带来缺钙吗?
会导致糖尿病么?
会导致心脏病么?
会致癌么?
会增肥么?
这些林林总总的顾虑,严重地影响了国民消费奶制品的兴趣。

若问这些问题哪里来
基本上都是来自微信圈的疯传
而它们所号称的“美国科学家找到喝奶有害的最新证据”之类说法,其实无非是来自2005年翻译出版的一本书《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书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书中所依据的的研究证据更是30多年之前的动物实验和人群调查结果。非要把它说成“最新证据”,实在是牵强得不能再牵强了。



一种有关食物与健康之间关系的说法,要想知道它到底对不对,要看科学证据。
不过
科学证据绝大多数非专业人士是看不懂的,研究结果受到研究方法的影响,设计不准确的研究方案可能会带来不可靠的研究结果;研究结果如果被错误解读,更会给大众带来误导。

那么,各种传说难道说毫无依据?都是怎么来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追溯一下“谣言”的开端
曾经,西方有部分学者认为摄入大量奶类食物会增加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风险,。
——这成为“牛奶致癌”的理论依据之一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书中提到大量牛奶酪蛋白和致癌物同时摄入,会增加小鼠的致癌风险,
——这个动物实验也成为“牛奶致癌”说法的重要依据
欧美人摄入大量乳制品,但仍然有较多的骨质疏松患者;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居民乳制品摄入量少,但骨质疏松患者少。
——这就成为“牛奶越喝越缺钙”的论据
婴幼儿过早食用牛奶可能升高I型糖尿病风险,就被很多人外推到成年人当中。
——变成“牛奶促进糖尿病”的说法



牛奶中含有饱和脂肪
很多人又担心摄入乳制品会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很多老年人因此不敢吃奶类,连酸奶也不敢喝。

牛奶中富含钙
于是很多肾结石患者不敢摄入奶类食物,怕形成草酸钙结石。

乳糖不耐症状的存在
部分人喝牛奶会出现乳糖不耐受而胀肚子,又被描述成“牛奶不适合亚洲人”、“牛奶难以消化”等等似是而非的说法。

其实,这些说法当中,大部分站不住脚,而且没有一个能够否定每日摄入300克乳制品的健康意义。

正如胆固醇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并不如过去想象中那么密切一样,最新证据表明,对奶类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在欧美国家主流营养界当中也有不小的观点变化。
1
奶类食物与癌症的关系,看看研究证据是什么

我国营养学者对国外2002~2014年之间有关奶类与健康之间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研究(中国营养学会编著,食物与健康——科学证据共识,2016),其中有关奶类与前列腺癌的研究共有59篇文献,有关奶类与乳腺癌的研究共50篇,有关奶类与肠癌的研究共46篇。其中包括了中国和其他亚洲人群的研究结果,也包括在欧洲和美国人中进行的研究。用严谨科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的结果是这样的:


——全脂牛奶和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没有关系,但低脂奶和低脂乳制品摄入量增加时,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下降。有一项研究认为酸奶对乳腺癌风险也有保护作用,但多数研究认为酸奶和乳腺癌风险无关。


——大部分研究认为奶类和前列腺癌风险无关,少部分研究认为奶类对前列腺癌有微弱的促进作用(增加13%风险)。不过,即便是认为可能促进前列腺癌的研究,起到促进作用的乳制品摄入量是每天超过396g。所有相关研究均表明,300g的乳制品摄入水平没有不利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每增加400g奶类食物,可以把结直肠癌风险降低17%。然而,我国膳食指南只推荐300g的摄入量,这个量并不足以降低患肠癌的风险。


2
奶类食物是否促进骨质疏松,研究证据是什么?
研究人员收集了奶类和髋骨骨折,以及奶类和骨密度的相关研究文献,结果发现奶类摄入量和髋骨骨折危险之间没有关系(中国营养学会编著,食物与健康——科学证据共识,2016)。


奶类食物对成年人的骨密度增加有促进作用。对儿童的骨密度没有增加作用,但对身高增长有积极作用。有长期跟踪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摄入奶类食物比较多的人,老年之后确实发生骨质疏松的比例稍微高一点,但研究人员在分析了身高数据之后表示,可能是因为摄入奶类促进长高,而个子高的人和个子矮的人相比,老年之后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也会略大一点(房子越大,后期维护的成本就越高啊…)。




3
奶类食物会不会增加糖尿病危险,真相是什么?
国外的多项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酸奶有利于预防糖尿病,效果还相当明显。每天摄入80g酸奶(超市的塑料小杯酸奶1杯为100g),和完全不喝酸奶相比,2型糖尿病风险下降28%普通全脂奶并不增加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危险(中国营养学会编著,食物与健康——科学证据共识,2016)。

 一项美国研究跟踪37183名受访者10年后发现,日常膳食中吃较多的低脂乳制品,有利于中老年妇女降低II型糖尿病的危险(Liu et al,2006)。

另一项美国研究对82076名绝经女性跟踪8年,也发现低脂乳制品有利于预防糖尿病,而且越是在超重肥胖的女性当中,这种效果就越明显。(Margolis et al, 2011)。

有美国调查发现,那些自己感觉乳糖不耐受,从来不吃乳制品的人当中,诊断出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比例高于日常消费乳制品的人(Nicklas et al,2011)。


康奈尔大学研究者发现,青少年时期摄入乳制品最多的女孩子,在人到中年之后的糖尿病危险最小,患病机会比当年不吃乳制品的女子低38%,而从青春期直到中年一直吃乳制品较多的女子,患上糖尿病的比例最低(Malik et al,2011)。

 所谓“牛奶会促进糖尿病”的说法,仅限于1岁以内的婴儿。婴儿1岁之内不接触奶粉和牛奶,那么孩子以后患多种疾病的风险都比奶粉喂养儿小,包括过敏性疾病、高血压、I型糖尿病、婴幼儿白血病等。所以,母乳喂养永远是最佳选择,只有在因客观原因无法母乳喂养的情况下,才求助于婴儿奶粉,无论是牛奶还是羊奶做的婴儿奶粉,都比不上母乳安全。无论什么牌子的进口奶粉,都不可能改变母乳喂养最好的事实。

 

可笑的是,中国成年人不敢喝牛奶,却热衷于让自己的婴儿宝宝吃配方奶粉,而不是努力母乳喂养,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4
奶类食物会不会促进心脑血管病?

研究一致表明,增加奶类摄入,特别是低脂奶,有利于降低高血压的风险,也不会增加心脏病风险(中国营养学会编著,食物与健康——科学证据共识,2016)


也有很多研究表明酸奶对控制血压有益。这是因为奶类中的钙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因子”等成分都有利于血压控制,而高血压是中风发生的最重要风险因素,所以有利于控制血压的食物通常都有利于预防中风。


5
奶类对肾结石预防,是有好处还是有坏处?

目前研究结果表明膳食中的钙,包括乳类食物,有利于预防肾结石发生,可能是由于它能够与食物中的草酸结合,从而降低了草酸的吸收率

美国医学界对肾结石患者的钙摄入推荐量为1000-1200mg/d,适用于一般健康人,“抗结石膳食”中也建议:正常摄入牛奶、酸奶、奶酪等乳制品,以满足钙的推荐摄入量(Heilberg I P, 2013)。


6
奶类的其他好处

——摄入低脂牛奶有利于预防和缓解痛风(董洋等,2015)。


——牛奶乳糖不耐受的问题可以通过摄入舒化奶或酸奶来解决,和“特别寒”没什么关系。实际上,不太凉的酸奶适合消化不良者经常食用。


——对成年人而言,在食物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把一部分主食或肉类换成乳制品,有利于预防肥胖,降低体脂率。


——从供应营养的角度来说,牛奶和酸奶能有效供应钙、维生素B2、B6、B12和维生素A,摄入方便,成本较低。这些对成长期的儿童少年、孕妇、哺乳妈妈、节食减肥者和老年人都十分重要。




总之
至少对于我国绝大多数成年居民来说,每天相当于1杯到1杯半(200-300克)牛奶数量的普通牛奶、低脂奶和酸奶,肯定是利大于弊的。特别是在我国糖尿病和肥胖高发的态势下,把30克瘦肉换成200克奶类(同为6克蛋白质)是很合算的。在晚上饥饿时,喝1杯全脂牛奶(120千卡),要比吃一袋方便面(约450千卡)明智得多。

除了牛奶过敏人群需要绝对远离奶类,大多数人真正需要避免的,是吃太多的奶酪、黄油、冰淇淋之类高脂肪奶类食品。把牛奶当水喝亦不可取,因为任何好食物在过量之后都会影响营养平衡,引起不良作用。每天乳制品总量不超过300克(包括牛奶、酸奶、奶粉、乳酪、含奶点心和冷饮等),即可取其利,避其害。



长按识别二维码 · 一键订阅吧!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崔潇雅



本站动态栏:

截止到 2016 年 9 月 22 号上午 8:00 时,本平台关注人数为:90215 名。更多信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