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进口奶制品联盟

“假高端”酸奶不能靠消费者“严防”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这个夏天,不少酸奶品牌悄然涨价。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在调查中发现,各大乳企自称的所谓“高端酸奶”产品明显扩容,通常一杯200克的酸奶价位在10元左右。但是,通过仔细对比就会发现,酸奶价格的高低其实和代表营养价值的“菌种”多少并不成正比关系。乳业专家表示,高价格并不代表产品就高端,消费者应严防“假高端”。


 

报道中的这种所谓的“假高端”,通俗来说,就是换个脸面就涨价的行为。这是一种营销技巧,它抓住大量消费者内心存在的“便宜无好货”、“高价就高端”等消费观念,营造一种“高大上”的假象。通常来说,“假高端”商品除了包装考究,在名称(如,洋名)、概念(如,有机、纯天然)等方面,也特别讲究。以乳制品为例,消费者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过去我们经常诟病的一些牛奶款式,市场上已经很少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换了包装与名称的酸奶与所谓的有机奶,并且价格都有了飞跃式的上涨。

 

当然,这种营销手法不只是乳企在运用,许多行业,尤其是食品行业,都喜欢这么操作,并且屡试不爽。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上也与国人脆弱的消费心理有关。食品安全问题,催生了繁荣的“有机”市场,尽管其中鱼龙混杂,但消费者毕竟无从判断,于是大多抱持“宁信其有”的态度——既然付出了高价,那么获取高质量的概率应当也高。


 

那么问题来了。

 

首先是,遭遇“假高端”,你上当的概率就是百分之百。如专家所称,酸奶是否高端,主要看酸奶菌种。但是根据记者调查,市场上很多自称高端的酸奶产品,其价格和菌群菌种并不成正比。除了少量的“重量差”外,其实商家标高价格的“噱头”只是一些所谓的风味和少量谷物、燕麦等添加物而已。看看,这样的“假高端”与欺诈式营销有何区别?善用营销技巧是智慧,忽悠消费者则是愚蠢。问题是,如何让消费者发现商家的愚蠢,从而用脚投票?

 

其次是,对于“假高端”商品,监管部门怎么作为。企业换个包装,或炒个概念,然后借机涨价,未必违法,政府似乎没多少干预的空间。那么,对于“假高端”,真的只能由消费者自己“严防”吗?

 

我的看法是,监管部门大有作为。一是加强对乳制品的抽检,尤其是高价产品,将其成分、菌种含量通过官网与大众传媒公之于众,供消费者判断。二是对乳企的广告与经营行为进行监测,发现名不副实的虚假宣传,及时打击。此外消委会也应积极发布消费警示,可根据质监部门的抽检数据,对性价比极低的商品发布提示信息。消费者毕竟不是专家,更何况,许多商家“假高端”式的忽悠手段倒是很高端,这需要职能部门或专业机构进行鉴别与提示。


关于我们: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品牌战略工作委员会(英文名称:China Food industry brand strategy working committee),是由加多宝(饮料)有限公司、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今麦郎面品有限公司、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李锦记(中国)销售有限公司、中国汇源果汁集团、益海嘉里投资有限公司、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倡议发起成立,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领导下,由全国品牌建设及影响力较强的龙头食品骨干企业及事业、科研教育单位、专业性组织及行业工作者组成的工作机构。,组织研究制订行业发展规划和标准、品牌培育和评价、知识产权保护、业务培训、行业自律等工作。为食品行业品牌建设与发展提供信息、咨询、培训、协调等服务工作。


感谢您对中食协品牌战略工作委员会的关注与支持,并可以把信息分享给您的朋友和朋友圈。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东里5号

电话:010-63343291 63343347 63366467

邮箱:6543090@qq.com

关注中食协品牌战略工作委员会的两种方式:
1、请在微信“朋友们”》添加朋友》搜索“公共账号”里面查找“中国食品工业协会”


2、扫描二维码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