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进口奶制品联盟

【独家】羊: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中童传媒

一个产业的思考与远见


文/树洞


中国俗语说“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在羊奶这个小众市场,。不知“常在河边走”的羊奶业会在哪天“湿了鞋”?


前几天跟业内人士聊天,说到他近期在中部地区考察市场的见闻,讲的一个细节令我印象深刻。在举例说明目前基本所有婴童产品都在靠终端拦截时,他问我,“你知道光国内的羊品牌有多少个么?”


我心想,羊这种小众品类能有几个品牌,也就三五个吧。


结果他说,“足足有200多个!这么多品牌,消费者怎么选?加上婴童店对新客的引导能力越来越强,所以逼得品牌不得不抓紧渠道,搞终端拦截。”


我这下巴还没来得及合上,也是合该缘法,又遇见了一位曾从事母婴食品的业内人士,他告诉我的情况更加让人大吃一惊。


机会来了,赶紧扑!


“200个品牌?2013年最火的时候,品牌数至少是这个的2倍!”这位业内说。


资料显示,2013年6月,国家九部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首次明确羊乳可以作为婴幼儿配方乳粉原料,这成为国内婴幼儿羊激增的直接契机,市场在短短几年间从原来的3、5亿元发展到超过30亿元。在我国羊奶核心产地的陕西省,2013年,关山乳业生产了9000吨羊,销售额为13.8亿元;排名第二的西安御宝,销售额为5.9亿元;排名第三的是陕西红星乳业,销售额为3.6亿元。


从需求角度看,受事件影响,国内牛行业整个消费信心下滑,一些消费者转而选择从未出现过重大安全问题的羊,这也推动羊价格一路走高。同段位规格的羊价格甚至能达到牛的两至三倍——尽管羊的生产成本稍高,但“物以稀为贵”的品类溢价让其利润空间比牛更高,给渠道的利润也更为丰厚。


政策允许,市场需要,渠道欢迎,生产商还不变着法的往上扑?



一个元老手上一个系列品牌


“国家‘五不准’整顿之后,名义上的羊品牌是十几个,实际上现在还是有200多个。他们有规避的办法。”


显然,真正符合条件,具备生产婴幼儿羊资格的国内品牌寥寥无几。那市面上这几百个品牌是怎么一夜之间冒出来的呢?为什么即使有了“五不准”的规定,还能规避整顿呢?


“他们把这个叫‘阿米巴模式’”,透露。


“阿米巴模式”原是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创造的一种组织模式,将企业划分为无数“小集体”,全员参与经营,以激发企业活力。很多具有羊生产资质的企业,因体制问题无法对市场需求做出灵敏的反应,就通过这种办法搞内部承包,因而在一夜之间“克隆”出无数“系列”品牌。


“比如A品牌,基本是一个元老手上一个系列”。这些乳企的“元老”,虽然手上也有部分企业股份,但数量不多,而这样的大型乳企又多进入了平稳发展期,这些人满心抱负却无处施展。


看到婴幼儿羊的市场机会后,他们想到了内部承包的办法,“企业给这些人每人出一个‘系列’品牌,统一统筹加工,由他们自己去开发市场——除了包装,产品没有任何不同,营销概念随你打。”



塑化剂超标?交了保护费照样卖


在“一窝蜂”的贴牌生产、抢占市场中,乱象已经丛生。


“就我确切知道的一件事:一个企业50吨的大包粉,被查出塑化剂超标,打点打点,双十一照样卖,还卖了1000多万。这个企业手里还压了一批进口的大包粉,保质期是2年,到一年零七个月的时候,新开一个系列品牌,说是某国进口高品质羊奶,打个包重新卖,保质期又是2年。”该业内如是说。


“A品牌和B品牌就是业内两大‘渣’,我对羊的信心就是被这两个企业完全摧毁的。”


检出塑化剂超标照样能卖?


这里面的水其实很深。


“羊的检测分两个:一个是国家强制性检测,一个是风险检测。风险检测是民间第三方组织搞的,其实国家单位也有参与和支持。一般被查出来都是在风险检测里,一旦检测出问题,他们就把检测报告直接寄给你,要搞你就曝光,不准备搞大就收你保护费。一次至少收20万,严重安全隐患要50万起。”该业内说。


实际上,国内婴幼儿羊尚无针对性检测国标,只有陕西省乳品工业协会提出的地方标准,即使业内风传不少羊都有掺杂牛以降低成本的现象,相关专家却表示“都是脂肪和蛋白质,如果有掺杂也很难检测出来”。


中国俗语说“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在羊奶这个小众市场,。被资本迅速催熟的国内羊奶业发展历程,俨然是浓缩了牛奶业早期粗放增长的问题,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不知“常在河边走”的羊奶业会在哪天“湿了鞋”?照这个行业的现状,这一天几乎必然到来,只是早一天还是晚一天的问题。


为中国乳业默哀。


本文为《中国婴童》杂志授权中国婴童官方微信独家披露信息,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婴童》杂志cbiline.com”。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