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进口奶制品联盟

复兴上海滩丨上海复兴方案乐队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很多时候,常常感觉到,当一个人身处在一个大环境当中过久,就会不具备发现生命力和奇特性的能力,或许外来的闯入者,才有可能察觉到任何细微的变化和美感。但借由闯入者之手传递出的受到启发后的美感,究竟是异域化的拼贴还是一种大胆的创新,原住民总是对此生疑。

 

提起中国特色的音乐,有一个很有趣的形容词,叫做“中国风”。而这三个字代表的含义,在不同的人心里大概有一百种解释的可能性。但有趣的是,提起这三个字,就不由得要和“复古”两个字再扯上些关系。继承传统珍贵又难得,比起模式化的概念性作品,能将传统再创新成为一种可以融于世界音乐的中国神韵或许也是一种能力

 

相比于传统乐器打造出的或典雅清新或慷慨激昂的古风曲调,民国时期的上海滩曲调因为掺着灯红酒绿倒更添了几分生动妖娆。处在社会特殊时期的巨大转折点,新旧相交,生活动荡,或许因此更加珍惜,或许因此而自我麻痹。几分颓废,几许艳丽,着实勾得人心痒痒。

 

磁性慵懒的嗓音里,有着独特的韵味。当年的音乐,如今听起来,也并不过时,反而拥有流行音乐里缺少的故事性。而故事性,往往代表着让人魂牵梦萦,反复聆听。

 

而当年的这些经典乐曲和电子乐重新组合,又是一种独特的可爱。全新的翻唱,仍旧醇厚风情的女声,搭配的是极其现代的节奏,这样的歌曲出现在一张名为《The Classics》的专辑之中,而制作这张专辑的就是乐队上海复兴方案The Shanghai Restoration Project(SRP)





中西方文化碰撞下的华裔发起人


南因听到SRP的第一首歌曲名为Bailemen Swing Feat . Zhang le,歌曲中的上海话念白,俏皮可爱,整首配乐轻松又独特。方言是独特的,不同的方言,传递出不同地区不同的缤纷生活。


 

或许,我们也可以尝试着用音乐复兴不同的地方,我们不同的家乡。

但事实上,这个声称要“复兴上海”的乐队发起人梁文伟是个成长于美国的美籍华人。

 

梁文伟从小生长在与中国音乐有关的环境之中,“我时常听我妈妈唱中文歌或者弹古筝,而我外公笛子吹得特别有感染力。”这样的身份,和中国文化息息相关,却又抽离开来,中西碰撞,一如当年新旧交替的上海滩。或许正是如此,让大学才初次来到上海的梁文伟瞬间就爱上了老上海的爵士乐,也爱上文化之间碰撞而出的奇妙火花。

 

刹那间的灵感乍现,成为音乐创新道路上的启蒙,他创建了上海复兴方案,借此对那个启发他的独特年代致敬。

 

作为美国华裔,他直言自己面临着选择,即“到底是融入主流文化还是坚持自己的文化根基”,不过对于他来说,这并非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在美国出生长大,他坦诚自己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并不深厚,但仍旧充满着好奇心和亲切感。而他的作品灵感,也大都来自他的个人经历,和在中国的游历,不断地吸收所有遇到的人们的故事、艺术和生活经验。



类似于闯入者的视角,让他敏锐的所见所闻都成为了极好的创作材料。将最日常也最真实的态度带入到音乐中去,而并不只是单纯的炫技和过多杂糅情感的宣泄,洁净——这是他的音乐独特的优点。

 

“在中国,流行音乐相对来说还是新的,处在发展阶段的。很多时候人们的注意力还是集中在旋律和歌词上,而不是制作风格,于是资深的音乐听众反而会更渴望去探索别的国家的音乐。我最喜欢的DJ、音乐人之一——糖蒜广播的Demone,就是位世界各地音乐的饕餮之徒。我总能从他了解到一些“从来没听说过”的伟大音乐家。”

 

而对于他来说,老上海的爵士乐风格的迷人之处在于它“消解了传统的流派壁垒、建立了融贯东西的桥梁。音乐不应该有任何的界限。所以我一方面从各种风格中吸取养分,比如电子、嘻哈、爵士、流行、民谣、众赞歌、古典音乐等,另一方面尽力让音乐反映自己介于中美文化之间的个体经验。很多时候,我的项目其实是在探索发现一些我所好奇的事情。”

 

即便是再小的个体都拥有能找到同类的能力,而惺惺相惜永远比抛弃自我的刻意讨好要可爱得多。真诚表达自我,然后细水长流。

 



两人行

 

SRP的另一个成员是梁文伟的太太孙云帆。两个人在博物馆里相识,然后一见如故。原本助攻视觉艺术的她因为爱人进入到音乐的领域,而在作词之外,她也渐渐地参与了旋律的创作和编曲,为专辑《她乡》设计制作专辑封面。“我身边有不少朋友都在视觉、音乐、文学等领域串门创作,原始部落里人人都是艺术家、音乐家、舞蹈家兼诗人嘛。”


 

孙云帆的中文歌词总是古灵精怪,有些抽象,充斥着许多的意象和比喻。相比于很多歌词的靠情感共鸣取胜的通俗易懂,孙云帆倒是觉得个性化更加有趣。


 

我们的经验中有共性也有个性,如果歌词里写的是共性你就容易懂,写个性就容易不懂。但我觉得懂固然妙,不懂也有趣。比如你住在北京,想给一个非洲笔友寄张北京风貌的明信片,如果你寄一张长城,非洲朋友可能会说:‘酷!长城,我知道!’如果你寄一张你常去的某胡同口杨树下卖酸奶啤酒和烤串的小铺的照片,非洲朋友就需要借助想象力来构筑介于长城和小铺之间的北京,这本身就很好玩。而且多年之后当非洲朋友终于来到北京,伊还可能会在经过某个胡同口时心中突然涌起一阵莫名的激动。”

 

跟着旋律自带的情绪,结合着经验,将瞬间出现在脑海里的画面字幕,填进乐符中对应的恰当位置。轻松自在,恰到好处。


 

 


同伴

 

和一般音乐团体不同的是,除去夫妻二人之外,上海复兴方案的每个项目都几乎会有不同的合作者,而经常合作的一位音乐人叫做张乐,也是南因很喜欢的一位爵士乐歌手。



张乐毕业于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爵士表演系,师承Ran Blake、Dominique Eade和John McNeil等美国当代爵士/现代音乐大师。“我早年在上海希尔顿酒店驻唱的时候有机会和很多国内外的爵士乐手工作,从那个时候开始接触爵士乐。爵士乐的即兴部分非常精彩,在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经验以后,乐手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大,成员之间的互动更像是对话,每一个瞬间都是不可复制的。对我来说爵士乐是一门语言,她能够让我最大程度的表达自己。”     


“缘分吧,碰到了志趣相投的合作者。”对于他们之间同样追求自由的合作,张乐如此形容。


他们合作的第一张专辑《The Classics》就是重新演绎上海滩的爵士老歌,张乐的演唱则要服务于这些老歌的旋律。充满挑战性,但结果妙趣横生,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张乐的嗓音相比于原曲,少了些略显尖锐的娇媚,多了些从容甘醇。


 

后续,他们又合作了几张原创专辑。第二张《她乡/Life Elsewhere》就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创意交集,各种流派兼收并蓄,跳脱开眼前的庸碌生活,跳脱开束缚的我执,面对未知和不确定性多了一份潇洒的坦然。主创们在专辑中展开了一场气象开阔的心灵自省,一次关于身份边界的模糊和自我意识跃迁的探险,一不小心会看见自己的后脑勺。

 

十二首曲目的风格如同在融合着电子、爵士与拉丁的丹炉中抖落时空各异的微量元素——摇摆、蓝调、桑巴、Bossa Nova、印度古典音乐、嘻哈和Synthpop等等。张乐自然、细致而充满灵性的演绎展现一位卓越的歌者在不同音乐传统里游刃有余的自信。专辑除却汇聚顶级爵士黑管演奏家、印度传统打击乐手、爵士吉他手、吉他手、小号手的才华,还包括一些独特的制作选择,比如蚂蚁啃西瓜皮声、蟋蟀打招呼声、手指敲打汽水瓶声,穷得叮当响的破铁罐声、玩具吉他以及旧金山海浪风琴发出的咕咚声。




步履不停

 

直到如今,上海复兴方案的作品范围已经不仅仅只是老上海的爵士乐,对于梁文伟来说,中国上海是开启这条原创音乐道路的灵感,而达成灵感后,前进意味着不断扩展延伸。

 

SRP的前期作品都和上海息息相关,甚至连封面都是上海滩的迷幻霓虹灯和老建筑。众多才华横溢的音乐人都参与其中,即使距今已经过去了近十年的光景,仍然值得一听。



其中的一首乐曲《Introduction(1936)》非常受欢迎,也成为了LV的广告曲。

 


后来,SRP逐渐转变,先是做出了专辑《Zodiac(十二生肖)》中国元素的尝试,而后来的《Little Dragon Tales》 又名:Chinese Children's Songs(中国孩子们的童谣),这张专辑也非常有意思,将中国的童谣重新编曲和混音。熟悉的简单歌曲也变得不再单调,配上孩子们清脆的声音,十足可爱。


为了完成这张专辑,从前只听过屈指可数的中国儿童歌曲的梁文伟开始做大量的研究。“我让中国的朋友寄给我一些他们童年听过的儿歌,一段时间之后我也逐渐对这些歌曲熟悉了起来。”


 

从此之后,浮于表面的中国特点逐渐变弱,SRP转而将中国曲风化作创作的一部分。而专注的主题从城市生活也更加扩展到了对世界未来改变的设想和做出的反应和内省,增添了更多思考的意味。

 

事实上,对于自己音乐的定位,梁文伟的出发点也并不是做“东方气息很浓的音乐”。“某种被解读为“东方”或者“中国风”的东西作为基因本身就是我生活组成的一部分。”同一个事物,站在不同角度的人看到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中国听众自动辨识民乐采样元素,但对于整个作品来说,这只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梁文伟空闲的时候,他也同样很喜欢听一些中国音乐人的作品,而且更多的是独立的音乐人。“我最喜欢的中国音乐人包括白水、五条人、腰、李星宇和My Little Airport。”

 

从2014年开始来中国演出,同样作为独立音乐人,梁文伟一直很受欢迎。关于中美独立音乐的差异,他如此回应,“我看到更多的其实是相似之处。所谓独立音乐即对主流音乐的背离,用音乐来表达个人化的东西。世界各地的独立音乐都具有这种精神。所以在我的经验里,各地的独立音乐人之间都能很自然地合作。 ”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我相当惊讶于中国的独立音乐场景。每一个城市都有Livehouses,每一晚都有演出可看。有一些场地,比如深圳的B10,它有一个特别出色的团队,不论是在宣传推广还是演出制作方面。但我同样也非常喜欢有着另类艺术氛围的一些小场地,比如成都的小酒馆和西安的光圈。印象里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在厦门的演出,一位极为严格的调音师花了好几个小时让现场的声音达到完美,即使场下只有寥寥不多的观众。他也给了我一些非常有用的建议,而这些建议我已经开始运用到我的现场演出中了。”

 

“而从我个人角度来讲,之所以我想要到中国来办巡演,更多的原因还是我渴望去体会一下中国独立音乐的生态,并且真正意义上面对面地和这个场景中的人交流。我所体验到的已经让我大开眼界。无论我们去哪座城市,观众有多少,人们总是投入和热情的,这已经是身为一个表演者能要求最多的东西了。对于我们来说观众花时间来和我们共同度过那个夜晚,这件事本身就意义非凡。音乐现场是一种独特的分享形式,对于乐迷和音乐人来说都是不可复制的。”



近来一段时间,中国地区的一些音乐类综艺节目也向上海复兴方案发出了邀请,但乐队暂且还没有接受邀约。对于过于喧嚣的综艺节目,他们保持距离,并不希望单纯的音乐被过分娱乐化。


独立思考,专注于音乐本身,也许,这是独立音乐最为珍贵之处。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