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进口奶制品联盟

大美胜芳之~舌尖上的胜芳(七)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胜芳地处霸州市以东35公里,东距天津20公里的东淀中游北岸。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是河北著名水乡,特产松花、东淀蟹、芦席,文化上以民间花灯、花会及渔歌小调闻名。过去多栽植莲藕和水稻,每到夏季,碧绿的荷叶映衬盛开的荷花,微风吹拂,清香四溢,绵延数十里,一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下面今日胜芳文昌阁图片来源于网络)

胜芳始建于2400年前的春秋末期,始称堤头村,后称武平亭、渭城,宋时定名为胜芳,取意"胜水荷香,万古流芳"。古时的胜芳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水旱码头,"水则帆樯林立,陆则车马喧阗",客商云集、风景秀丽、交通便捷。清朝时被列为直隶六大重镇之一。


胜芳古城水域芦稻相映,菱荷飘香,风景秀丽,文化底蕴丰厚,除了被文人墨客竞相吟咏,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三次取道胜芳,也曾留下了"南游苏杭,北游胜芳"的赞誉。

得天独厚的水域资源,解放前,就吸引了好多山东人来到东淀放养鸭子,解放后,胜芳人民政府将留在胜芳的养鸭人组织在一起,成立了"胜芳养鸭大队",1957年,新中国走合作化道路,实行公私合营以后更名为"胜湖社",70年代胜芳成立了商业局,"胜湖社"当时除了放养鸭子还养殖水貂和貉,正式改名为"胜芳养殖场"。

最初胜芳出产的优质鸭蛋,大部分都从水路运往了天津。山东人焦兆春和宋行舟,当时在天津一个名为"天津松花庄"的公司,学习制作松花蛋的传统工艺,学成后两人来到胜芳养鸭大队传授技艺,同时不断的研发改进,创立了胜芳自己的品牌~胜芳松花蛋!于是,华北大地便有了这清香扑鼻、味道鲜美、食而不腻的胜芳松花蛋。

松花蛋又称皮蛋、彩蛋、变蛋。关于起源,相传在江苏省吴江县黎里镇上的一个小茶馆里,人们偶然在火灶旁边烧剩的柴灰和泡过的烂茶叶堆里,发现了一些鸭蛋,剥开一看,满壳的蛋白变成黝黑色而带亮彩的固体,内嵌如松枝状的图案,经试食后,感到有一种适口的风味,后来人们便不断的按法制作和改进,就成了今日市场上流行的松花蛋。


蛋清透亮似墨玉,松花柏枝入眼来,这就是松花蛋。松花蛋制作在我国历史悠久,它因蛋壳上的松枝花图案而得名,其外观独特,且味道鲜美,口感醇香。一般可分为硬心和汤心两大类,胜芳松花蛋介乎硬心和汤心之间,独具一格。

下图这漂亮诱人的松花蛋就是胜芳养殖场出产的无铅松花蛋。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建成的胜芳养殖场院内,古老而又斑驳的红砖水塔,仿佛在诉说着这里的历史......

角落里一排排陈旧的大缸,记载了养殖场几代人的传承。

要想制作出优质松花蛋,第一个步骤是"选蛋"。

腌制一枚优质的松花蛋,选蛋是关键,要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筛选出无经文、无裂纹、无变质的鸭蛋。技术人员双手捧着3个鸭蛋,一会儿轻轻磕一磕,一会儿侧耳听一听,一会儿举到光下看一看,手法娴熟。

今年45岁的翟娅欣,是生产车间的主要负责人。2003年30岁的翟娅欣从保定来到胜芳,。

一口大铁锅,严格的汤料配比,精准的熬制火候,是制作出好松花的关键所在。

饮用水、茶叶、加碘日晒盐、食用纯碱、生石灰是制作松花蛋的基础原料。

挑选好的优质鸭蛋,经过清洁后,入缸,然后加入熬制好的汤料,缸上面盖着一层竹篾盖子,再压上几块红砖头,防止鸭蛋浮上来。

一个优质的松花蛋成品要在大缸里经过90天的腌制才能够出缸。

新鲜的稻皮(水稻磨米后的皮)

汤料大缸里的沉淀物和泥土混合,就是包裹松花蛋的最佳材料。

31岁的王静,从18岁开始跟着翟娅欣学习制作松花蛋的传统工艺。师傅在旁边帮她和着泥料,王静娴熟的将一颗颗松花蛋进行包裹。

这样的包裹,更有利于松花蛋的保护和保鲜。

在常温下,松花蛋的保质期一般为6个月。

认真严谨的翟娅欣,对每一颗松花蛋都会严格的把关,检验。

蛋体晶莹,呈茶褐色,半透明状,形似琥珀而富有弹性,表面有美丽的松花纹,切开蛋体,蛋心呈绿色或五彩色,粘度适宜,浓而不滴,清香扑鼻……

胜芳牌松花蛋,采用传统的加工方法制作,畅销国内各省市,曾远销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地,深受消费者的好评。被称为"走向世界的传统产品"。

胜芳养殖场的优质松花蛋和咸鸭蛋多年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现年63岁的安铁树,祖籍山东,父亲安宜贤在解放前就来到胜芳以放养鸭子为生,解放后落户胜芳养鸭大队。安铁树从18岁开始来到胜芳养殖场,师从宋行舟学习松花蛋的传统制作工艺。勤奋好学的安铁树很快就熟练掌握了松花蛋的技术,早在1985年就在湖北荆州参加了全国出口无铅皮蛋集训,不断改进研发松花蛋的制作工艺。

1994年,安铁树离开胜芳养殖场创立了"霸州市胜芳鑫宝皮蛋有限公司"。

安铁树在自己的公司简介首页写下了"美丽东淀我的家,鱼肥荷美蟹虾鲜。苇波荡漾千帆过,水天一色景更佳"的诗句。

多年来鑫宝皮蛋秉承胜芳松花蛋的传统工艺,加工严谨,配料考究,精工细作,打造出了上乘的品质,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多次荣获各级各类奖项。

一"蛋"拥有,别无所求!

古镇胜芳除了牌坊,戏楼,文昌阁这三宗宝,自古还有美食三宗宝,那就是河蟹,皮蛋,藕粉。

古镇长大的胜芳人,都会怀念这种从小喝到大的藕粉,自从胜芳藕粉厂解散后,这个古老的味道也就消失了。安铁树早在2017年就重新申请注册了这个商标,他说,最快今年商标就会批下来了,他要把最传统的胜芳藕粉带给大家。期待!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胜芳松花蛋以它传统的工艺,过硬的质量,一直处于同行业的领军地位, 同时也有着很大的市场需求。

2015年,胜芳养殖场的老职工杨金翠、蔡凤珍、刘岩等人自己创业,创办了"飞人皮蛋有限公司"。

51岁的杨金翠从23岁开始学习胜芳松花蛋和咸鸭蛋的制作工艺,曾经是胜芳养殖场小有名气的技师。

现在有了自己的公司,但是他们严谨的工作态度一如既往,每天都要认真检验质量,力求完美。

除了传统的销售处,直营店,他们还开设了网店,同时与文安靳家熏鱼,胜芳老字号白字香油等传统老字号开展互惠共赢的经营模式。全新的经营理念,优质的产品,让这家后起之秀很快立足于市场,打响了自己的品牌。

过去胜芳南洼到了三九四九的严冬时节,会结上一层厚厚的冰,那是真正的冰冻三尺,每年到了这时候就有人要凿冰拉冰建冰窖了。首先要沿着河堤边上挖窖,然后从河里凿冰,拉冰,拉到冰窖码冰也是一项专业技术,冰码到一定高度以后用泥土和稻草等东西覆盖,建好的冰窖要等到来年夏天才开窖售冰。

我家就在文昌阁边上住,每到冬季我们都会趴在桥栏杆上看人们拉冰建冰窖。

记得我在胜芳镇第二小学任教的九十年代末,夏季遇到停电,我们还会去大堤那边的冰窖买冰回来降温。

冰窖里的冰分为两种,表面粘上泥土稻草的用来冷藏东西,而里面干净的则可以食用。我的同龄人们,是否还记得,小时候的擦冰,用特制的冰刨刨下一碗冰渣,浇上点红红绿绿的糖精水,再撒上点果脯,每个古镇长大的孩子都吃过吧!貌似那个年代的我们都是钢筋铁骨啊!吃不坏肚子!而我们更喜欢吃的莫过于古镇传统的雪花凌了!

在明清时期的老北京,出现了一种类似于现在冰淇淋的冷食,当时人们称之为雪花落或雪花酪,而我们胜芳人喜欢称它为"雪花凌"。

把一个圆铁筒放进一个比它略矮的圆木桶里;木桶比铁筒直径要大,铁筒周围填满了碎冰块。制作时,铁筒内倒入鲜奶、凉开水、白沙糖等(老字号的还要加入各家的密制口味配方)。再用皮带缠在铁筒外皮上端,用人力反复拉动皮带转动铁筒,筒内的水珠结冰。为了不使其结成冰块,制作人要用一根竹片,多次剔除筒内壁上的冰层,使筒内保持半流质,即"酪"的状态。铁筒在木桶的冰块中转动,越转越"糨",一直到呈浓小米粥状,就可以了。

郝俊强,初中毕业后开始学习制作销售雪花凌,至今已有30多年了。最初的时候,他每天凌晨开始买冰后依靠人力制作好雪花凌,用一辆人力三轮车装着几个大木桶沿街叫卖。

经过几十年的打拼,现在他开起了小超市,还有了自己的冷库,批发冷食饮料,制作销售人造冰。

他老婆告诉我,前些年因为气候变暖,河里早已没有那么厚的冰了,都不记得从哪一年冰窖就消失在了人们视野中。用人造冰做雪花凌造价高了很多,再说现在自己经营的超市和冷食生意也很忙,就不想再做雪花凌了,可是停了一个阶段,每天都有老顾客来找,就连她女儿也总说,真心怀念从小吃到大的那个味道。于是,夫妻俩决心,将这传统的味道传承下去。

郝俊强说,现在做雪花凌用的都是桶装饮用水。

将水烧开,配以上好的可可粉,奶粉,白糖,新疆葡萄干,就是雪花凌最好的原料。

郝俊强告诉我们,原来他做的雪花凌有红糖,白糖,草莓,麻酱,桔子等多种口味,现在通过不断改良,就保留了人们最喜欢的巧克力葡萄干这一种。

他笑着说,这个砸冰的动作他做了快40年了!

原来做多少雪花凌都是用手去摇,现在他自己研制了个小电机,省大力气了!

好多人乍一看到不理解,以为我们吃的雪花凌是直接吃的冰呢!其实不然!请认真看呀!

随着转动铁筒内的水珠逐渐结冰,为了不使其结成冰块,郝俊强要用一根竹片,多次剔除筒内壁上的冰层,使筒内保持半流质状态。

多次反复的停止搅动,不断的用竹片搅动,剔除内壁上的冰层。

将近两个小时,郝俊强自豪的告诉我们,郝记秘制雪花凌完成啦!

记得小时候,我家邻居就是卖雪花凌的,每当到了夏季,左邻右舍的孩子都会拿着一毛钱端个吃饭碗等着搅好的雪花凌,买上一大碗!

不过初春的中午,他们家就已经卖完了一大桶雪花凌。

郝俊强的女儿赶紧给排队等候的顾客盛了起来。

虽然现在古镇胜芳像哈根达斯,马迭尔等各种品牌冷饮冷食都有售卖,可是大家对雪花凌的喜爱一直未曾改变,早在几年前我就和外地来的朋友介绍说"这是我们胜芳的哈根达斯"!

美女妈妈带着孩子们来买雪花凌,她说自己就是从小吃他们家雪花凌长大的。

更多人都和这帅哥一样,吃完还要打包带走好多。

一碗雪花凌,满满童年的味道!

清明前的春日,正是采摘榆树钱的好时候。过去到了这个季节家里边常吃的就是榆钱饽饽,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勤劳聪慧的劳动人民会珍惜大自然在不同季节的馈赠,那时候的榆钱饽饽是为了填饱肚子,而现在就是为了寻找记忆中的美味了。

古镇的人们自是不会错过这大自然赐予的美味。

榆钱是榆树的种子,因其外形圆薄如钱币,故而得名,又由于它是"余钱"的谐音,因而就有吃了榆钱可有"余钱"的说法。


要想吃到最香的榆钱饽饽,就要在大铁锅里贴出来的才正宗!回娘家吃榆钱饽饽啦!

我四叔已经开始烧起了大锅。

新鲜的榆钱清洗后愈发的娇绿起来。

配上少许新鲜的羊角葱。

老爸昨天新磨的玉米面。

看到锅热了起来,四婶开始贴榆钱饽饽了!

四婶贴饽饽的技术那是一个娴熟,这个大铁锅一年四季带给了我们太多的美味!

记得小时候,奶奶的院子里就有几棵老榆树,每到春天,邻居们都会来采摘榆钱回去贴饽饽。

四叔指着这个木头锅盖说,,几十年了,奶奶去世后老房子翻盖,他就把这个锅盖拿了回来,建这个楼房的时候,他任性的在二楼单独做了个大厨房,装了大铁锅,继续用着这个宝贝锅盖。

炉灶里的余火正是贴饽饽的关键。

揭锅啦!瞬间满屋的榆钱香!

大自然的恩赐,真正的美食!每年能吃到新鲜榆钱饽饽的时间不过短短这几天。

榆钱饽饽,既是原生态的美食诱惑,又可以让你找回儿时的美好回忆。

一个人无论走多远,无论过了多少年,故乡有时候就是一种深深印在脑海里的味道,榆钱饽饽,让我们回到了那段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很多的手工美食都慢慢的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了。可是我们真的非常怀念那段没有添加剂,没有防腐剂的年代……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霸州都市圈

或添加微信号15075685381

觉得不错,给舌尖上的胜芳点赞!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