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进口奶制品联盟

海外大举收奶, 国内奶农只能倒奶, 伊利蒙牛等乳企做错了么?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今天一篇指责国内乳企不肯收购国内奶源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

在文章中,作者声称,由于伊利蒙牛等国内乳企在海外大举收购,国内一些奶农借债经营生产的牛奶,只能无奈的倒掉。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由于光明、伊利、蒙牛等乳企先后采取“走出去”战略,全球化布局奶源,使得国内奶源供过于求。

据说,外国奶源制成的奶粉,每吨的售价不到2万元,比较便宜,因为国内奶源制成的奶粉,每吨的售价高达2.8万元以上!

但我觉得,这些乳企并没有做错啊!

第一,乳企也是要盈利的,如此明显的成本差异,当然优先选择外国奶源。国内奶源要反思的,应该是为什么自己本土作战,竟然成本还这么高昂!

第二,全球化时代,竞争也是全球性的。乳企在参与全球性竞争,为什么上游的养殖业,在遇到全球性竞争的挑战时,不是迎难而上,而是大声指责乳企自己不肯购买自己的奶源呢?

第三,最最关键的是,国内奶牛小规模养殖生产的一些牛奶,它确实不符合收奶的标准啊!为了符合收奶标准,确实有一些奶农曾经向奶源里添加过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要不是当年被“三聚氰胺”事件搞怕了,光明、伊利、蒙牛等乳企,布局海外奶源的决心未必会像现在这么强烈。

总之,奶农和养殖企业真正应该反思的是,为什么海外奶源“高人工成本+长途运输”,却能在成本上成功压制国内奶源?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