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进口奶制品联盟

欧洲解禁牛奶生产配额,中国牛奶何去何从?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编者:欧洲牛奶生产配额将会于明年3月31日到期。欧洲乳品厂已经开始提高了产能,其目标流向定位于中国市场。对于欧洲解除牛奶限额增加产量,专家认为会对我国奶企产生一定的冲击,不过,形成市场竞争之后也有利于国产乳企的成长。冲击是短期的,并逼迫中国乳企提高质量,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对国内牧场原奶的冲击也是会有的,原奶价格持续低迷还将延续。



欧洲牛奶生产配额将会于明年331日到期。该制度已在欧洲实行30余年,只要欧盟成员国生产的牛奶超过限额,就会招致罚款。尽管这一最后期限还未到来,但是欧洲乳品厂已经开始提高了产能,其目标流向定位于中国市场。数据显示,国际排名前20位的乳企已全部进入中国,外资品牌占据中国中高端70%以上的市场。

中国奶企在经历事件以后,公众的不信任给了这个产业链以及市场重重一击,一直处于艰难前行。而欧洲牛奶配额限制的取消,对中国奶企又意味着什么?欧洲乳业配额明年取消,产奶量增加需要拓展市场,因此国外乳企积极布局中国市场。

,欧盟为自身奶产品寻求新市场。其一,受俄罗斯禁止进口欧盟农产品的影响,欧盟奶产品的市场大幅萎缩。其二,得益于欧洲地区生态环境较好,奶业历史悠久和奶产品优势等因素,欧盟奶产品在国际市场地位大大超过新兴市场。

像雀巢、恒天然、达能等外资乳制品巨头都在中国寻找奶源地和并购机会,这是由于外资乳企要真正适应本地消费者口味,需要深入进行本土化。同时,国内相关部门要求乳企须自建或自控奶源,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可以说外国乳业已经开始大刀阔斧进入中国市场,而且众多国际名乳业开始争夺中国奶源地。各种资本的涌入背后其实是资源之战,这是中国乳业面临的事实。事件之后,中国乳业正在实现由小农体系向现代农业转型。在这个大背景下,谁控制的奶源越多,谁在竞争中的优势就越大。

据悉,今年8月份全球最大乳品加工出口企业、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宣布和内资婴童食品企业贝因美全面合作,除成立合资公司外,双方还携手在中国共同投资建设牧场。而在此前的711日,恒天然和美国企业雅培忽然联手宣布,将投资18亿元在内地建设包括5家牧场的奶牛养殖基地。另外,9月底,新希望集团旗下四川新希望营养制品有限公司与新西兰新莱特乳品有限公司联合组建中外合资公司,新希望和新莱特分别持合资企业75%25%股份。

  外企进入中国,并购无疑是较为快捷有效的路径,但是目前国内乳制品行业剩下的适合并购的目标已经不是很多,在过去的两年,我国乳制品行业已经经历了一轮大洗牌,政府重点支持的龙头企业大肆并购,在政策的扶持下正获得快速发展的新契机,外企进入中国后可能会尽量选择实力较弱的地方乳企并购。对中国消费者来说,洋对消费者的服务体系建设起步早,更容易与消费者在第一时间建立起好感度。

刘仕国说,随着中国奶产品市场的继续扩张,欧盟奶企进入中国奶产品产业是必然的。欧洲本土奶业的产能将趋于上限,生产成本涨到市场难以承受的境地,届时势必利用其生产技术与品牌优势发展海外生产,尤其是中国市场,其中并购投资最为快捷高效,绿地投资也可能增加。

中国奶企仍然有压力。中国是全球第四大牛奶生产国。但是高需求量决定了进口量的不断攀升。据了解,目前,中国进口的脱水全脂约占全球贸易量的2/3,进口鲜奶则超过全球出货量的1/3。来自中国乳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在2010年到2013年,中国液态奶进口量年年递增,分别为1.59万吨、4.05万吨、9.38万吨、19.5万吨,近4年内,常温奶进口增长率高居乳制品品类第一。

  中国奶产品需求快速上升。中国人均GDP现在已经超过7000美元,国民消费结构正在升级,对奶产品等较高级食品的需求,将迈上更高的档次。中国乳企正在成为全球乳业格局中最重要的新生力量,从全球乳业格局来看,这是中国乳业开始崛起的时刻。

  前途财富网主编曹久强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不过中国本土乳企一直以来都扮演着比较尴尬的角色。首先,目前本地乳企主要是质量控制问题,很多国民通过三鹿等一系列事件之后都不太信任国产乳企。很多人都到香港去买国外,比如找人代购。其次,奶企的产业链本身也是有问题的。之前不少奶企都是找一些有奶牛的农户进行收购,奶源不是自己掌握,没法控制并保证质量;再加上国内企业内部管理与质量控制的程序等机制都与国外企业存在差距。,违法成本低,很难自己控制这种犯罪冲动。

中国奶产业当前难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这主要是受限于中国奶产品质量相对不高、生态污染和产能不足,而且频发的奶产品质量事故,难以让中国消费者充分放心。据观察,市场上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观点,即中国乳业相比国外乳企而言实力相差较大。对此,曹久强表示,虽然实力存在差距,但国外乳企要想完全占领中国市场是不可能的。现在外企在婴儿乳品上有明显优势,一般消费品我个人都是买国产伊利、蒙牛的。一般消费品上,外企优势不会那么大。

  中国奶企一直背着一面不信任的旗子,而且本地的一些企业也在国外寻找奶源,面临国外突然蜂拥进来,面对日渐国际化的竞争层面,中国企业该怎么做来保障本地的奶源线?

  目前瞄准中国市场的外资乳企不可谓不多,2014年上半年中国进口乳制品大增51.83%,中国进口奶市场正在快速扩大,进口奶亟须建立新的标准体系,避免过度冲击我国本土奶制品企业。因此中国乳企要更加注重质量,建立自己可以掌握的完整供应链,加大创新能力,针对不同人群需求,开放不同的产品。只要严控质量,甚至公开自己产品数据来重新获得信任。

  另有专家表示,收奶利益链平衡也需要有所破局。奶业利益链分配失衡,导致奶农效益偏低,乳品加工企业依靠广告卖牛奶,与奶农没有关系,乳品加工企业不论收购什么质量的原料奶,都能卖给消费者,奶农如果生产优质原料奶,就会增加成本,但是收入变化不大,效益反而更低。

而对于欧洲解除牛奶限额增加产量,专家认为会对我国奶企产生一定的冲击,不过,形成市场竞争之后也有利于国产乳企的成长。例如我们的电子行业是全开放的,很多电子企业都在竞争中成长起来了。同样,牛乳市场应该全面开放,这个不涉及中国的经济安全。而且冲击是短期的,并逼迫中国乳企提高质量,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牛奶配额制:该牛奶配额制度自1984年开始实行。当欧盟内部一个成员国所生产的牛奶超过既定的配额,该机制将平衡各成员国的牛奶供需量,超过配额国家的奶农将被处于罚款,罚款数额为给定的罚款基数乘以超产数量。该配额制度将于2014/2015生产年度废止。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