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进口奶制品联盟

表达的逻辑:金字塔结构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上方蓝字“陶然听说”一起玩耍



金字塔原理


不严格来说,信息类的文章可以分为三类:介绍一个新概念的WHAT型、讲道理表达情感的WHY型和干货实操的HOW型,每一种类型都解决了特定的需求,都有其价值,但实际上一篇文章或是一本书,更多的会将三者结合在一起使用,有新概念新方法的引入,有可落地的实操步骤,有说理传情的感受,组合而成的文章更加饱满完整。


在这个分类的过程中,抽象出一个具体框架:why-what-how,很好用。把它作为写文章的行文思路(为什么写→核心观点是什么→如何使用),把它作为解决问题的思考框架(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如何做才能解决/避免下次),把它作为需求宣讲的沟通架构(为什么要做→轮廓结构→策略详情)......就这样,也许还有很多具体的案例可以被引用到框架内。


今天再分享一个已经被证明很有用的框架:金字塔结构。诞生于《金字塔原理》一书,作者芭芭拉·明托。


芭芭拉·明托( Barbara Minto)是知名管理顾问公司麦肯锡( McKinsey& Company)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性顾问,她为麦肯锡提出了一种思考架构,协助顾问解决报告时逻辑不清、架构混乱的问题,教导他们如何写出一目了然的文件。这个方法后来发展得更完整,成为一种归类事物、明确架构的逻辑思考术:「金字塔原理」( Pyramid Principle),从此成为麦肯锡员工的第一堂课。


一、WHY-为什么要用金字塔


看一个例子。


Husband:丈夫      Wife:妻子      Assumption:H准备出门买一份报纸


H:对妻子说「我想出去买份报纸,你有什么要我带的吗?」

W:「太好了,我现在想吃葡萄」妻子在你走向衣柜拿外衣时说「也许你还可以再买点牛奶」

H:从衣柜中拿出外衣。

W:妻子走进厨房,「我看看碗橱里的土豆够不够。对了,我想起来了,我们已经没有鸡蛋了。我看看,对,我们是该买一些土豆了」

H:穿上外衣向门口走去。

W:「再买些胡萝卜,也可以买些桔子」

H:打开房门。

W:「还有黄油」

H:开始下楼梯。

W:「苹果」

H:坐进汽车。

W:「再买点酸奶油」

H:还有没有?

W:「没有了,谢谢你,亲爱的」


妻子要买哪些东西?



可能丈夫已经记不清楚了,最后只带回来了「葡萄和酸奶油」。


现在,试试下面的金字塔归纳法。



芭芭拉·明托在分析了书面文书的表达方式后,有下面的发现:


人一次能够理解的思想或概念的数量有限,大脑自动将信息归到金字塔的不同分组中,以便于理解。

预先归类到金字塔结构中的思想组更易于理解。

表达应有意地将信息组织成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结构」是指导进行逻辑思考的有效工具。



二、WHAT-金字塔结构


「逻辑」是指有系统地切分问题,然后按理引导出结论,并视需求而定,提出使结论正当化的论据。「逻辑思考」( logical thinking)是在掌握整合事物的整体及其部分之间的关系后,再依循道理进行思考。


依靠「逻辑」思考,旨在破除思考瑕疵,让论述具备说服力,看穿似是而非的言论。「金字塔结构」可以将纷乱的事物归纳分类,厘清彼此关系,通过纵向与横向的关系构建逻辑严谨的金字塔结构,统一观点,解决问题。


抽象出具体的金字塔结构:




三、HOW-构造金字塔「必须遵守」的原则


1. 金字塔结构中,任何一层的观点都必须是下层观点的概括:简单地说,就是「把相同特性的东西归成一组」,而上层的类别,必须是下层各项目共通的性质。


2. 每组中的观点都必须属于同一范畴:如果你想将某一组观点的抽象程度提高有个层次,那么这一组中的观点必须在逻辑上具有共通性质。「葡萄、苹果、桔子」就是一组观点,它们都具有相同特性,不管是第二层的「水果」或是更高一层的「食物」这组内容都要符合纵向的「共通性质」。


3. 每组中的观点都必须按照「逻辑顺序」组织:在分类时,要用逻辑顺序,确认每个层级的项目,并且明确说明为什么第二个观点在第二位而不是第一位或第三位。


一个符合逻辑的答案必定要提出结论、方法和根据,分别回应「怎么做才能解决问题」「有哪些方法可行」「有什么根据,证明这些方法真的有效」三个问题。


为此,金字塔结构中,必须符合两种逻辑检测:


1. 提出的诸多证据与方法,必须符合已涵盖所有问题范围,确保没有遗漏的「横向关系」,即「MECE原则」(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彼此独立,完全穷尽)。 


2. 结论和证据之间须符合纵向的因果关系。



四、HOW-保证金字塔结构逻辑严谨的工具


1. 通过「演绎法」或「归纳法」保证横向的逻辑正确。


a. 「演绎法」使用严谨的逻辑论证结构保证「第二个观点在第二位而不是第一位或第三位」


标准论证形式——三段论,反映了人类思维的习惯性运作,即通过观点的联系可以推导出结论。其推理依据是:首先确定某一部分是属于整体的,然后得出某一部分的组成成员也是属于整体的。


符号格式:

每一个M都是P。

每一个S都是M。

所以,每一个S都是P。


这样就严格约束了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具体位置。


b. 「归纳法」使用MECE原则保证提出的论据足以涵盖且回答整个问题。


步骤1:确认「问题是什么?」,定义清楚问题的边界。辨识当下有什么问题又要达成什么目的,才能着手收集所需资料,不至于漫无目标地东挑西拣,结果得到的都是对问题分析与解决毫无用处的资讯。


步骤2:寻找符合MECE的「切入点」。这是分析资料最关键也最困难的一个步骤。 寻找切入点的最佳方式是分析「问题」和「目的」,即你希望透过资料来解决哪些问题、得到什么结论。若是想不出明确的切入点,可先思考一个观点所呈现的特征,再找出与其相对的概念。即我们在集合里说的A与A相对于全集的补集。


步骤3:找出大分类后,继续思考能否以MECE再细分。有时候,虽然已完成资料分类,但可能切得太宽松,以致无法从中得到有意义的资讯。例如,企业在分析客户资料时,「男/女」的分类可完整区分所有顾客,却对精细化营销帮助不大,还必须依据「年龄」「职业」「收入」「居住地」等因子进行细分,才能对资料做出有意义的实际运用。


步骤4:确认有无遗漏,或同一项目可分属不同类别。最后则必须审视分类的切入点是否合适,也就是有没有哪些资料可被归属到多个分类或是有资料根本找不到归属。


透过上述4步骤,为繁杂的资料建立逻辑架构,进而拆解问题并找寻答案的方法。


2. 反复探讨「这代表什么」「为什么这样」保证纵向逻辑正确。


由于「金字塔原理」是采用「问题/回答」的方式将思路一层一层往下拆解,无论在哪一层的论点,每当产生逻辑上的疑问:「为什么会这样或要怎么达成」时,就必须在下一层回答解答,并将举出的论点依照逻辑顺序排列成完整结构。


在金字塔结构中,「这代表什么」是由下而上的发问,逐条列出所有想要表达的重点,厘清各项要点间的逻辑关系,检视证据能否支持这样的结论, 「为什么这样」则是由上往下探讨是否真能由给出的证据导出结论。两者结合,检视结论与证据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推荐:结构思考下的沟通

上一篇:简单的逻辑学




陶然有话说

谢谢你耐心看到这里。

若你有所思,有所得,是我莫大欢喜。

若你喜欢我的文字,帮我转发吧,让你的朋友也能看见。




陶然,一个教育产品设计师,聊产品,观生活,梦想开个幼儿园。





陶然听说

现在开始刚刚好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