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进口奶制品联盟

一眼法兰西(法国+瑞士自驾游行程篇)上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在狠心拒绝了朋友的土耳其之旅的邀请后,便开始埋头钻研于法国之行的攻略中,可能学艺术的女汉子多少都会有点法兰西浪漫情结吧,对于亲睹以前读书时书本上出现的画作、建筑,亲览大师画笔下的风景和经典电影场景里的浪漫圣地,去到某位大文豪曾经创作或是待过的地方,都让我觉得这注定会是一次难忘且珍惜的回忆。柯布西耶的出行,坚定了他成为建筑师的信念,有了后来的朗香圣母教堂和拉土雷特修道院,莫奈的出行,使得用后半生筑就了莫奈花园,安藤忠雄的出行,奠定了他建筑师的身份。我倒没想要有多么伟大的成就,只是单纯的想要去看看更加宽广的世界,因为长途跋涉的旅途之后还是要回归到当下的生活,而旅行是作为我生活的调味剂,既能带我开阔眼界,又能在不断出发-返回这个循环中,找到回归生活才是更好出发的旅行奥义。


毕淑敏说过:“当我走过的路渐渐漫远,当我双眸注视过的东西渐渐繁多,当我闻过的气味渐渐五花八门,我就不由自主地变得宽容起来,接纳世界的不同与丰富。”旅行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一切与未知相随,惊喜相伴。

 

用脚步丈量世界,用流水账的方式记录旅行……

 

 

 

PART 1

巴黎及其周边

 

DAY 1: saint ouen集市-凡尔赛宫-埃菲尔铁塔-蒙帕纳斯大厦

 


 

一座城市如一副,只有巴黎做得到。

 


 

一下飞机放了行李之后,马不停蹄的赶到saint Quen市集,到法第一天正值周日,也正是这些集市开门营业之时。想要了解一座城市,有两个地方会让我觉得的是必去的,一个是市集,一个就是博物馆,在市集感受平常生活,在博物馆体会历史的变迁和厚重,历史和城市的印记在这里一览无遗,而且是对这座城市完整的写照。

saint ouen市集算是巴黎二手跳蚤市场的鼻祖,在这里没有烂大街的各类“爆款”,也不需要你走断腿的血拼,靠的更多的是眼力、审美,和对价格的把控力。如果对二手的东西实在没什么兴趣,过来感受一下欧洲vintage的氛围也不错。

这里有上个世纪的旧画报,各种大品牌的二手物件,老式相机,黑胶唱片,油画,还有各种家中常见,我们用完都会丢弃的东西,比如什么啤酒盖,纽扣,饮料瓶等,甚至连家中坏了的锁都有出售,碰到这类物品,我表示他们的世界我不懂…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家居和餐具类,听说有些家居物件还真是从城堡里面搬出来卖的,古典的座椅、沙发,造型各异又历久弥新的餐具,洛可可风格的镜窗,高雅的梳妆台,晶莹剔透的水晶杯,珐琅彩的小把饰……一路看来实在是让人目不暇接。

如果有机会去到这里,看上的物件如果价格还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就收了吧。回来后真的特别懊恼没有带一套餐具。家具的话,我知道自己搬不动,所以并没觉得多遗憾,哈哈。

二手的物件本就是一份情怀,它展现的是一个时期的艺术象征,怀揣着前主人的情愫。国人有些似乎很在意二手物件,觉得这是旧的,是别人用过的,但我觉得在这样一个更新换代异样迅速的时代,二手似乎更承载了一种态度,年代感和古着的气息,似乎都在提醒着我们,慢一点,慢慢来。

接下来去到凡尔赛宫,完全是因为凡尔赛、故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被称为是世界五大宫,感觉不去,就差了一点味道。估计和我一样怀揣这个想法的人不在少数,这个景点是我来法这么多天人数最多的一个景点,从外面乌泱泱的队伍排进去,再到里面被人流挤着走,要说差点出不了气,一点没有夸张,华丽的装饰与嘈杂喧嚣的人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们本该是被静静观赏,感受历史长河流淌过后的那份静谧,却让我感觉自己置身于菜市场般的错乱,当下立断,只能带着略微的遗憾离开。



因为凡尔赛宫的时间被无奈缩短,临时改变行程去了法国的地标建筑——埃菲尔铁塔。或许是因为坐落在塞纳河河畔,在朝阳的洗礼和玫瑰色夕阳的映照下,这座线条硬朗的铁娘子也多了一份娇柔的媚色,或许是因为多部电影的借景拍摄,赋予了它别样的情怀和色彩,被定义是一处见证爱情、倾吐情愫的浪漫圣地,这周边无不是拍摄婚纱照的新婚夫妇,唇舌交融的热恋情侣。完全无法想象这座在以前被巴黎人民唾弃过的“钢铁怪兽”,如今竟被爱情、情怀,包裹的这般浪漫。也觉得无论什么,但凡是被贴上标签之后,就会被标签先入为主了,同时也会被这样的氛围所感染。

观塔的最佳地点,其实是在对面的夏约宫。

晚饭的选择自然是垂涎已久的青口,我们点了两种口味,超级大两盘的青口,实话说,吃到后面还真是有点腻……也终于能理解为什么西方人餐饮要配酒的饮食习惯,因为……确实解腻……

吃过晚饭我们就赶到了位于塞纳河左岸的蒙帕纳斯大厦,这座大厦在修完的很长一段时间被市民无尽的吐槽,觉得和周围的建筑格格不入,但是没想到现在却变成俯瞰这座城市的最佳场地,人们喜欢攀高埃菲尔或者凯旋门去一览巴黎景致,但我更愿意站在另外的高点,将这些地标建筑一收眼底。晚上从7点到十二点,每个整点,埃菲尔铁塔都会都会闪灯五分钟,从远处看,像是烟花在巴黎的城中心绽放,火树银花下,不知又有多少人沉醉在这绚丽多姿的不夜天。

 

Tips:

 

1、如果有计划去凡尔赛,可以先加一个他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凡尔赛宫旅游”,除了可以了解他们的历史外,还会有相应的活动信息。我也是在排队的时候偶然发现扫的,可见中国大军在这个景点的影响力。另外,在入口处可以租到语音讲解器,有中文讲解,免费的。

 

2、saint ouen市集并不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区域,有非常多的移民人口,稍微注意一点,提高点警惕就行,我们逛下来其实也没发生什么事。另外,市集是可以讲价的,发挥你傲人的口才吧。:)

 

 

DAY 2:

 


 

像环法自行车赛,人们长久等待,缘分擦肩而过,当时机到了,就别犹豫。——电影《天使爱美丽》

 


 

本来满怀着希望是想参加蒙马特高地的葡萄酒节的,但是却被告知,葡萄酒节在我们到法的第一天就已经落幕了,有些遗憾,但是也没办法,怪我们没有提前核实。


位于巴黎北部的蒙马特高地,相传曾是一片布满葡萄园、磨坊风车的乡间小村落,在巴黎地势平坦的地理形势下突出的一块高地,塞纳河无法逆流而上,这也造就它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在这里同样可以俯览巴黎这座城市,也是很多电影里面的取景地,包括我很喜欢的那部《天使爱美丽》。


由于此地区归属巴黎只有短短一百多年,治安不是很完善,但是,这个将巴黎市井和艺术等众多元素糅杂在一起的独到小区,我还是充满了期待。也有人说,这里,才是最真实的巴黎。


以爱之名,写有311种语言“我爱你”的爱墙,是每对情侣都会到此前亲密合影留下“爱的宣言”的圣地。


以艺术之名,小丘广场和雾巷聚集了不少街头艺术家,毕加索、高更、卢梭等知名画家都曾于此交流。


以香艳之名,夜夜笙歌的红磨坊,百余年来在盛装艳服下伴随怀旧音乐载歌载舞了一个蜚声世界。


以沉溺之名,多位在文学或者音乐等领域有过重大成就的大师,长眠于这个繁华又包罗万象的区域,钢琴诗人肖邦就沉睡于此。


以温暖之名,多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酒吧或咖啡馆,承载了一段温馨浪漫的过往,且颇具年代,双风车咖啡馆因《天使爱美丽》而得名,是天使迷们不愿错过的场景。狡兔之家不仅是巴黎最古老的酒馆之一,还曾经接纳过毕加索、布拉克、阿波利索尔等艺术大师,据说这些大师还用自己的作品来付酒帐。

 

我们从地铁站出来走了不一会,就到了远近闻名的“爱墙”,中文版本的“我爱你”可劲找了好一会才找到,就像平常的情侣一般,我们在这里留影之后前往圣心大教堂。

说个啼笑皆非的事情,在去往圣心大教堂的路途中,周同学被一群黑人给团团围住,售卖一种“幸运绳”,好在他意志坚定,突破重围,我们才得以团聚。哈哈哈。

蒙马特高地的最高点就是圣心大教堂,可以在圣心大教堂的前方平台处瞭望整个巴黎市区,有些民间艺术家会在这里陶冶情操,耳边畅享着悠扬的乐曲,再配上眼前开阔的景致,不得不说,法国人的浪漫应该就是刻在骨子里的。

 

这位面容清癯的老人用竖琴演奏着《卡农》。

圣心大教堂建筑风格独特,既似罗马式,又似拜占庭式。它始建于1876年,于1919年落成,是由全法国的忠实信徒捐款兴建的。我们当天去的较早,赶上了教堂里正在做礼拜,信徒们在虔诚的祷告,修女们唱诵,主台上空据说是全世界最大的马赛克拼图,伸出双臂占据整个穹顶。

参观完整个内堂,推门出去的刹那,喧嚣热闹的气息扑面而来,神圣和世俗的交替,就在推门的瞬间,忽然感悟,有时候,内心的瓶颈和释然,也就只有一步之遥。


圣心堂有点像印度泰姬陵同样是采用一种叫伦敦堡的特殊白石,当这种石头接触水或雨水便会分泌出一种俗称玻璃屑的白色物质,这种白色物质能使建筑在积年累月的风雨冲刷中越变越白,这也是为什么圣心堂保持如此雪白晶莹的原因。(资料来源于蚂蜂窝)


从圣心大教堂下来,我们沿着蜿蜒曲折的道路,上上下下了好一会,密织一样的街道,在小丘广场舒展开来。来到小丘广场,顿时感觉一股文艺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摆放了大大小小数以百计的画架,街头艺术家们就坐在画架前等待游客的光顾,有写实的素描,也有夸张的漫画和风格迥异的风景画。


从18世纪开始这里就汇聚着风格各异的画家及艺术家,西班牙画家萨达利,毕加索都曾经是这里的常客,如果说他们更高的艺术造诣终究是在别处,那么这里应该就是他们成名前的摇篮。我们逛了一圈找了位最喜欢的漫画家,砍了一半的价,被欣然同意,也就坐在椅子上当起了小模特,是份别样的体验。有时候在意的并不是当下的结果,而是享受这个过程,和谁,在何地去经历这件事情,可能更会超过物件本身所赋予的意义。


(中午午餐)

(高地附近很多这些有意思的小店)


(法国知名小吃可丽饼)

 

下午本是该去到毕加索博物馆参观浏览,却被网上的信息误导,当天正好关门,只好临时更改行程,去到巴黎的吉美博物馆。吉美博物馆是亚洲地区之外最大的亚洲文物收藏地之一,这个博物馆的创始人是里昂工业家爱米尔·吉美,在他的环球旅游中,收集了大量的艺术品,1889年正式建立这个博物馆,起初主要展示埃及、古罗马、希腊和亚洲国家的文化。1927年,此博物馆归属法国国家博物馆之后,主要以东方艺术品为主,再之后逐步的重新组合和完善中,成为屈指一数的亚洲艺术博物馆。


馆藏大致有两万余件,进入一层大厅,就被高棉文化的雕塑给震撼到了,被锯成块状的雕塑重新排列拼接成完整的成品,赫然屹立在中庭最显眼的地方,内心五味杂陈。但是历史变迁下的曲折和多舛,也不是只有悲愤可以去解读的。

我们着重看的是中国这部分的收藏,以古陶、商周青铜器、汉、魏晋、唐朝的陶俑、以及艺术和瓷器为主。可以说中国辉煌的几个历史时期下的精美文物都被收藏于此馆中,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特色,一路看过来,在脑海里也会去比较不同时期的特点,特别是艺术的流变,在这里能体会比较深刻

晚上觅食时,正好来到巴黎圣母院附近,,海明威、斯坦因都曾是这里的座上客,书店并不大,但是每一个角落都被充分利用摆放上了书籍,一共两层,通往第二层的是一个并不宽敞的楼梯,楼上更是狭小,听说二楼是可以留宿的,布置了一张沙发和小茶几,想想多少年前,这里就是那些大文豪通宵达旦过的场地,顿生温情。海明威在晚年也不止一次提到过这家书店,也在《流动的飨宴》(A Moveable Feast)开篇写到“如果你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巴黎会一生都跟随你,因为巴黎是一场流动的盛宴”。巴黎就像是一个梦,一个不断追逐的梦,而年轻的时光看似漫长,却也稍纵即逝……



(书店附近的小天使冰淇淋)


Tips:

 

1、蒙马特高地移民人群非常多,经常会有黑人向你兜售一种“幸运绳”,走开便是,另外这个区的小偷也多,注意看好自己的行李。

 

2、,,记得提醒他们,有时他们会忘记。

 

 

DAY 3: 西北部诺曼底大区

 


 

一千年一万年

也难以

诉说尽

这瞬间的永恒

你吻了我

我吻了你

在冬日朦胧的清晨

清晨在蒙苏利公园

公园在巴黎

巴黎是地上一座城

地球是天上一颗星

——雅克

 


 

说到诺曼底,最熟悉的还是那场诺曼底登陆战役,直接造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是更吸引我的还是这边无敌的风景和甜甜的苹果酒。本来我们这次在巴黎安排的时间就不多,但是,,便一发不可收拾,心心念念,想着不论如何都要去一睹真容。从巴黎出发三百多公里,一天往返六百多公里,这个计划确实很疯狂,但是事实上证明还真是来对了。

我记得当天出发的天气很好,白云好似棉花糖一样漂浮在蔚蓝的天空,山坡上停靠着闲暇的牛羊在接受阳光的沐浴,路边的树叶因为阳光的照耀闪烁着奇特的色彩,为什么记忆那么深刻呢,因为之后走的阿尔萨斯那几天,连续好多天都是阴沉沉的天气……


,作为中世纪徒重要的朝圣之地和本笃会修道院的所在地,也曾抵御过那些企图占领圣山的入侵者,包括百年战争时期的英国人,还有时期的新教徒。幸好,在大海以及强大的防御工事的保护下,,攻之不破。在大海潮起潮落之间,也算是见证了数年的兴衰繁琐。也在不断被侵略的途中,逐渐强化圣山的防御构建。

这座鬼斧神工的建筑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花岗岩为基础的外墙环山而落,算是整座建筑的基脚,山上所有的建筑基本是依附在它之上。圣山脚下是一圈护墙,保卫着城内的安全,有着非常严密的防御体系。中间部位是房舍林立的村庄,村庄入口以三道城门防御,分别形成三个屏障,而最上面一层就是修道院了,罗曼式的地下圣堂、大殿,哥特式的祭坛间以及奇迹教堂,组成这座雄伟建筑群。

我们来到历史镜像中这个备受摧残却仍坚固不催的地方,看到烟火战乱时毁掉的建筑被一点一点修缮,这个被作用于给人们庇护的地方,不管曾经是如何的千疮百孔,如今还是以挺拔的姿态傲然矗立于海岸之巅,也许一个的回归,。而信仰更是赋予了人力量。不管是海岸之上的旷世奇作,还是圣山脚下的浩瀚无垠,他们都以其自身的属性呼应着彼此,而其壮丽也足以匹配“中世纪修道院建筑最美”的美称。一路逛下来,除了赞叹古人的智慧,好像也别无其他。

 


(回程路上的夕阳)

 

Tips:


1、如果想欣赏日出,,没有这个打算的话,建议在周边住宿,通常房费会便宜些,行程也不会太赶。,最高落差会达到15米,每一两个月才会有一次这样的景象,运气好的话,可以观赏到。

 

2、周边有机构提供在退潮时候体验跨越海湾的项目,脚踩泥沙走到附近不远处的小岛上,这种体验需要报名专人带领的,不可以自己擅自行动。我们在山上修道院平台上就看到一群孩子在体验,手牵手一排排的走,很有意思。

3、,同时又想在法国西部呆上几天,有几个地方可以推荐一下。吉维尼,大多去到这里的都是冲着莫奈的花园去的,特别是夏季,睡莲开的时候,更是拥挤不堪。双子城镇特鲁维尔和多维尔,以高级疗养地闻名,适合休闲度假,还能吃到新鲜可口的海鲜。

 

 

DAY 4: 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奥赛博物馆

 


 

“假如我们禁锢在自己的思路里,不阅读艺术史,不领略大自然,也从来不看博物馆一样,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林达《带一本书去巴黎》

 


 

巴黎人们的精致生活应该是从一顿brunch开启,坐在街角有年代感或者是精致的咖啡馆,一手咖啡一手报纸,优雅而从容。而我俩在巴黎每天的生活是从街角的“paul”面包店我发着蹩脚的法语“croissant”向服务员点单开启。然后一手酸奶一手羊角面包,再奔赴地铁站,开始一天的暴走模式。

说实话,如果没有一定的脚力,却想在半天的时间把卢浮宫所有珍品都看完,基本是不可能的。就算有一定脚力,半天时间那也只能是走马观花。我知道一些旅行团带进卢浮宫,只看三大镇馆之宝。断臂维也纳,胜利女神和神秘微笑蒙娜丽莎,看完就走。这也是我们没有选择旅行团的原因之一。可是我们此行时间有限,只能提前做好功课,进馆后也只能看看自己看兴趣的几个馆。



(贝聿铭设计的玻璃金字塔,地下部分)

 

卢浮宫可以说是呈现了以时间为轴线,从古代到十九世纪中叶各个时期的艺术形式,似乎每一个展厅的跨越就能跨过漫长的世纪。,信仰可能对立,艺术的形式却是承先启后,无法中断”。在我眼里,艺术的各个时期和各种形式的存在都是一种延承,艺术只是一种表象形式,而这种延承的演变和表象背后的内容在我看来才是最有趣最吸引我的地方。

卢浮宫一共分为三大展馆,分别是德农馆、叙利馆和黎塞留馆,其中德农馆是最受欢迎的,也是人最多的一个馆。我们根据喜好重点看了古埃及文化、古希腊、罗马艺术和一些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尽管带着有过艺术学习的底子,但是当进入到这么多元,艺术藏品如此之丰富的博物馆,还是有点懵,又犯了老毛病,真的都想每个都看看。

最早的美术,还只是一个用以生存或者记录的工具及方法,但是在雕刻中,人们有了体积、质感的三维空间。在记录中,有了对美的思量。早期的西方艺术背后往往承载着历史,神话,,看表象也许扫一眼就过去了,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是深究到背后的表现形式、原因、背景,或许就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我们看希腊早期的艺术,都是些体格健硕,线条优美的人体,这与他们热衷于竞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透过运动从而发现身体姿态的各种可能,这是对人体之美最早的起点。当然希腊神话也被运用到了对“美”的雕刻中,将那些被赋予不同使命和技能的天神们和希腊人对于美的诠释结合起来,刻画出了一件件流传至今的佳作。女性身体的娴雅、柔美,和男性身体的刚健、威武,都映衬了雕刻家每一分的思忖和审美。对于人物想要看懂分清,那就必须得去了解希腊神话了。

古罗马时期的艺术有部分传承于希腊艺术,在雕刻方面丢弃了希腊艺术更为在意的“理想”,他们更追求艺术的“真实”,在细节上的精准还原至人真实的面貌,在罗马的雕塑中可以看到丝丝入扣的雕刻手法,这种务实逼人直面人生的残酷和现实。没有对比就没有思考,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现场不断涌现,而思考才不会让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禁锢。我想这就是对林达那句话最好的诠释。


(卢浮宫镇馆之宝)

 

去到古埃及文化区完完全全是出于对神秘埃及文化的好奇,历史上埃及文化称为是人类美术史最早形成“风格”的文明之一,他们用线条,甚至高度几何化的方式去阐述,不管多么复杂纷乱的场景或物件,他们都可以归纳成几何符号,有条不紊、排列有序,这种纪律的美感过了几千年到今时今日都还在被沿用,不得不敬佩先人对于“美”不断的探索及对后世所留下的影响力。

我们看这些艺术品或者说是文物,其实要说复制,当今技术甚至可以做的更加精美,但是放在物资、信息和技术极度匮乏的过去,省思着人们共同追求的美与创造,并对认识人类文明的进程也有着极大的帮助。这些物件成了时代的标识,也是传承的印记。而且,在不同时期做的东西,气韵上的不同让我感触最大,我感觉中外皆是这样。看古埃及的这些雕塑,和我国汉代的雕塑,那种体积感和概括的手法,和这之后的物件完全就是两种感观了。

我们一刻不停歇的看完了自己感兴趣的典藏,顺路看了看蒙拉丽莎的画像,里三层外三层的真是让人瞠目结舌,,意犹未尽,但是也不遗憾,我想以后还会有机会来感受的。在逛馆的时候就不断发现会有巴黎当地的学生有组织有纪律的在观看,这些地方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免费的,从小就能耳濡目染这些珍贵的佳品,也难怪周边做艺术的那么多,还有很多创意品牌的部分灵感也取原于这里。


(巴黎某创意品牌和卢浮宫埃及馆区物件的对比)

从卢浮宫出来,天气还好,沿着塞纳河走了走,都说法国是个善于孕育浪漫的地方,而作为首府巴黎更是将众多的元素糅杂在了一起,时尚和古典,浪漫和艺术,在这里这些元素随处都能感受的到,也给巴黎留下一个不甘落寞的注脚。塞纳河的周边有很多绿色的铁皮房子,就好像国内的报刊亭,能够在里面淘到不少旧时的画报。

 

我们就这样走到了巴黎圣母院,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其代表性的塔楼,外部结构没有很明显的看到哥特建筑标志性的尖顶,但是进到内堂,可以观赏到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构成,耸高的交叉肋拱和迷离的玫瑰花窗,透过阳光的照耀,玫瑰花窗上神秘的图案映射进内堂,其实那是一个个与《》相关联的故事。


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在1345年建成。整个中世纪,成为人民普遍的信仰,但是历史上曾经称中世纪也为“黑暗时代”,百姓们将生活大部分的资金都捐助给了教堂,自己却过着苦哈哈的生活,预想死后能在另一个世界得到升华,教堂成为了他们精神上的寄托,貌似这种神权奴役了他们的理性。但是不置可否,中世纪在艺术上的成就确实给后人遗留下惊人的遗产。“信仰就是力量”这句话再次被印证。

内堂不大,人有点儿多,我们也没有上楼去看看雨果笔下的那位“钟楼怪人”,因为还有下一个景点在等着我们。

(巴黎圣母院门口小帅哥)

 

“拥抱过往情怀,在自由的思想下尽情享受一切美好的事物。,正是奥赛博物馆。

1898年奥塞博物馆的原址为巴黎通往法国西南郊区的一个火车站,但在1940年即已没落,闲置了约47年之后,1986年将火车站改建成奥塞博物馆。馆内主要陈列1848年至1914年间创作的西方艺术作品,聚集了法国近代文化艺术的精华。镇馆之宝是梵高的自画像、莫奈的睡莲等。有句话说,在法国,如果想看近代艺术去奥赛博物馆,想看现代艺术去蓬皮杜,看古典艺术去卢浮宫。



(以前未拆的火车站和现在的奥赛博物馆)

 

设计师尊重原有的设计结构,保留了原有的柱子,铸铁横梁以及仿大理石装潢,大厅还保留了原来车站的大钟,时间是见证历史变迁最好的证明。

 

(馆藏名画)


 

Tips:

 

1、对艺术稍感兴趣的朋友,如果对西方艺术有着看不懂的思虑,推荐几本我认为是入门级的图书:蒋勋的《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温迪·贝克特嬷嬷《温迪嬷嬷讲述绘画的故事》、弗朗索瓦丝《如何看一幅画》。

 

2、喜欢首饰、珠宝设计的朋友,可以去奥赛博物馆旁边的首饰博物馆看看。知道的人貌似不多。

 

3、回来之后才知道,奥赛博物馆五楼也是可以去的,有莫奈的睡莲画作还有圣心的大钟。

 

 

PART 2

兰斯及阿尔萨斯地

 

    DAY 5: 兰斯圣母大教堂-埃佩尔奈moet&chandon 酒庄

 


 

“每当一瓶香槟酒打开,就会有一位女性开始微笑”

——法国谚语

 


 

这一天我们将离开物欲而又浪漫的巴黎,往东行驶,去往法国著名的香槟-阿登大区。葡萄酒、白兰地、香槟酒工业是法国的三大支柱产业,作为世界上唯一的香槟产区,可想而知这个地区在法国的地位举足轻重。据说真正的香槟只有这个地区的兰斯和埃佩尔奈出产,周边酒厂和葡萄园更是数不胜数。


我们首先来到的兰斯,第一造访的倒不是香槟酒厂,而是带有神圣色彩同时又被一次世界大战暴力洗劫过的兰斯圣母大教堂。法国第一位国王Clovis克洛维在这里接受洗礼,而后从11世纪起一直到法国大革命,几乎每个法国国王都会来到这里受冕登基。也之所以,兰斯也被称为是“王者之城”“加冕之都”。

于13世纪开始手动筑建的兰斯大教堂和巴黎圣母院一样,是非常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当时正值哥特式建筑的顶峰,虽然动工比巴黎圣母院晚了不少年,在历史成就上可能不及巴黎圣母院,但是其规模却远远超出了巴黎圣母院。经历了三次的修复,貌似还是刻意保留了炮火摧残下的战争痕迹,苍夷残垣的壁角似乎也在诉说着一段百年来的历史。


我们缓步走进内堂,相比于巴黎圣母院的络绎不绝,这里明显冷清了许多,不变的是虔诚的祈愿者、圣明的咏唱和摇曳的烛火。高挑的拱顶牵引着我们的视线不断抬高,需要仰脖才能饱览顶上的修饰,一根根高挑的细柱和用来巩固力学的交叉肋拱,实现了教堂内部高度的增加,这种高度仿佛是想要达到和神灵对话的目的。笼罩在神权之下的哥特式艺术,有着近乎窒息的美感,它瘦骨嶙峋却又充满着对神无限的崇高敬意,它华丽庄严的背后却是一段被神权奴役的思想境地。我想,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背景,才让我觉得哥特式的教堂更显得肃穆庄严,胜却其他艺术形式的教堂。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背景,才得以翻开新的篇章,带领人们重获解放。




有兴者可以在参观途中找一找夏加尔绘制的玫瑰窗。

离开兰斯,我们启程埃佩尔奈,沿着曲折蜿蜒的乡村公路,路边山坡上满是漫山遍野的葡萄树,连接兰斯和埃佩尔奈的正是马恩的香槟之路的第一段,兰斯山脉香槟之路。马恩的香槟之路分为了三段,分别是:兰斯山脉香槟之路、马恩河谷香槟之路、白丘香槟之路。全长260公里,以兰斯为起点,sezanne为终点。每一段都会穿过不同品种的葡萄园。我们的车子就在这一片壮丽葱郁的葡萄树海之间,随着道路的起伏行驶,感受着一路上泥土的清新和淡淡的香甜果味,唯一的憾事是,缺少了阳光的沐浴。

70公里的驾驶没多会就到了埃佩尔奈,这个自称为“香槟酒之城”的城市。是许多世界顶级香槟酒庄的所在地。我们没有预约,直接前往了moet&chandon 酒庄,好在他们也算是热情接待了,付了品尝两杯香槟的费用,看了一段香槟制作的MV,就跟着一队法国大叔大婶们前往地下酒窖,感受香槟文化。



我发现越是发达国家,越是在乎品牌、信誉和家族的传承,这家酒庄历史悠久,历经N代人的传承,发展成现在的规模。。产品主要以出口为主,已经非常的商业化,接待过无数回像我们这样远道而来的游客。从参观、浏览到品酒环节和销售,整个流水链一气呵成,倒也不失专业和消费者的用户体验。

其实但凡是向访客开放的酒窖,我们看到的不过是一些酒瓶的成列罢了,真正用于酿酒存放的地方是受到严格的温度和湿度的控制的。

法国人对酒的喜爱一点也不亚于中国人对于茶,但是,唯独品香槟才和品茶一样,是一道对于五官的享受。听酒杯里的气泡不断上窜的滋滋声,看酒体饱满,色泽的透亮,闻旋杯后散发的徐徐香气,品丰富而微妙,感受唇舌之间变幻无穷的细腻。


(深夜觅食,七八点的路面早已没有什么人了。)


 

Tips:

 

1、moet&chandon 酒庄的解说人员,一般是说英语和法语的多,对香槟文化很感兴趣的,可以提前两周甚至一个月去他们的官网预约中文解说人员。

 

2、参观门票是根据你要品酒的杯数来划分的,我们选择的是两杯香槟,好像是18欧(时间久远,记不太清了。)流程是先观看香槟制作的VCR,然后带你参观酒窖并讲解,接着是品酒,最后就是酒庄商店自由购物时间。

 

 

DAY 6: 阿尔萨斯地区 阿尔萨斯葡萄酒之路

斯特拉斯堡-阿尔萨斯葡萄酒之路(mittelbergheim-bergheim-科尔马)

 


 

“阿尔萨斯是前所未有的多元文化融合地区,这里的日耳曼方言,法国的时尚元素,鹅肝酱和德国酸菜、美味的葡萄酒和啤酒,会让你疑惑自己到底身处何处。”——Lonely planet

 


 

晨起,装箱行李后,伴随着浓雾和细雨开车先去到斯特拉斯堡。下车觅食时,才发现,我们越往东行驶,越靠近德国,整个城市的风格越来越德系,独特风格的木筋房比比皆是,房子有规律的用黑色木头支撑房屋的外墙,这种内结构外漏的房屋形式还真是第一次见。

 

走进餐厅,觉得德风越发的明显,菜单被分为法语和德语两种,大多数的服务员德语和法语都会说,不过打招呼还是用的德语,餐桌上的啤酒杯更多过于细长的葡萄酒杯。有别于巴黎人民用餐时的低声细语,这边明显更豪放一些。过惯了热闹生活的我和周同学,一下子放松下来,不过菜品真的就不如巴黎细致了。


这片区很有名的火焰饼

(法国名菜—蜗牛,巴黎的蜗牛会带壳烹饪,这边的是直接把肉拿出来了)


用完餐,我们没有做过多的停留,直接奔赴阿尔萨斯葡萄酒之路的起点marlenheim,准备开始走一遭阿尔萨斯葡萄酒之路。阿尔萨斯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受到日耳曼民族和罗马民族的深远影响,述说着一个美好的文化故事,罗马人在新纪元之初将阿尔萨斯文化带到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接着她在墨洛温王朝旺盛发展,随后是加洛林王朝。


全长87公里的阿尔萨斯葡萄酒之路,以科尔马为终点,路过13个较大的小镇。时间有限不能一一造访,筛选了几个作为参观对象。和香槟之路很像,我们走的是乡村公路,路边都是成片的葡萄园,因为那几天细雨绵绵,缺少阳光的照耀,四周云雾缭绕,葡萄园渐渐融入远处雾气的水墨景色中,雨中的葡萄园绿的很奇幻,别有一番风味,让我不禁想起莫奈的画作,也许是因为朦胧吧。


(阿尔萨斯葡萄酒之路)

 

沿着阿尔塞斯葡萄酒之路一路向南,穿过几个钟塔拱门,沿途来到小镇贝格海姆(mittelbergheim),突然有一种置身于迪斯尼动画的错觉,这里的房屋依旧是木筋结构的,不同的是,墙面被刷成了五颜六色,据说初建这些房屋设计时是可以将其移动的,也就是把木架子拆下,又可以在另一个地方盖同样的房屋,不知道宫崎骏那部哈尔的移动城堡是不是灵感来源于这里。


穿过细窄的街道,一路上坡,来到酿酒厂Domaine GILG,门口是他们细细装扮的大部分获奖证书。

在阿尔萨斯地区,葡萄酒的命名主要来源于葡萄的品种。西万尼、白品乐、雷司令、麝香、灰品乐、琼瑶浆、黑品乐这七种葡萄品种对应的是七种同样名称的葡萄酒,也是阿尔萨斯主要的葡萄酒品类,每个品种的特点以及适合搭配的餐饮也不尽相同,西万尼带有点柑橘或者是鲜花的果香或花香,适合与海鲜,鱼类,猪肉制品搭配。白品乐则融合了水果的香气和细腻的花香,可以和各式冷餐,海鲜搭配。雷司令有着非常细腻的酒香,隐约透着柑橘的芬芳,这款无与伦比的美味与鱼类,贝壳类,白肉类以及腌酸菜形成绝妙搭配。麝香葡萄酒散发着新鲜葡萄酒的香味,它的特性使得其与开胃菜和芦笋搭配更具趣味(个人感觉这道酒偏酸,口感却没有雷司令那么干)。灰品乐醇厚且品质丰富,体现了灌木丛的复杂芬芳,又带有淡淡烟熏味道,可搭配肥鹅肝,野味,白肉,烤肉和内脏。琼瑶浆则是真正的芳香综合体,强烈并且繁茂,圆润且柔美,无论是配合异域风情的菜肴还是甜点、奶酪,都会是完美的选择(这款是个人最爱,偏甜,类似于果味气泡酒,但是确更加浓郁有厚度)。黑品乐散发着红色水果的芬芳,比如樱桃、覆盆子,或者带有树木的清香,能搭配红肉,野味,猪肉,山羊奶酪等。(酒品资料根据酒庄内中文宣传折页整理)

(葡萄园里面的葡萄种类介绍)


从酒庄出来之后,乡村道路的岔路众多,一不小心,我们就迷路了,车越开攀爬越高,望一眼窗外,突然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既视感,原来我们不小心驶入的应该是一个私人的葡萄园种植地,找到一处平地停车后,正在收割葡萄的大叔开着收割机出来望了我们一会儿,随即又开进了比人高的葡萄园地,不见踪影,倒是有一条小狗,见到我们愉悦的摇起了尾巴,想走近却又不敢靠近,我想这里应该是很少进来陌生人吧。既然都到这了,凭着经验,攀爬到高处说不定还会有惊喜,我们徒步往高攀登,不过两三分钟,就被眼前的景色再次震撼,眼下的风景是将整个小镇收于眼底,以高高的教堂为中点向四周扩展,周边是高矮不一的居民房,而这一个小镇被四周的大片葡萄园树海给包围了。橘黄色的屋顶,紧密排布的房屋,配上周边墨绿的葡萄园景色,对眼睛来说,真的不亚于一道米其林三星的餐点。


没想到误打误撞的一个城镇成为了阿尔萨斯葡萄酒之路的开篇序曲,大大增加了我对之后旅途的好奇心和憧憬。开车下来,绕了一会,才算是正式驶进城镇中心,一个名叫bergheim的城镇,同样是钟塔拱门、鲜花,五颜六色奇特的房屋,可是这个小镇给我的感觉更加充满田园般的生活气息及童话色彩。


我们找到一家法国文化部部长授予了奖章的果酱店,店类各种果酱鲜花酱植物酱,琳琅满目,都是店主自家种植以及烹饪的。另外还去到一家1748年修建1984年开始营业的餐厅,米其林推荐,推门那一刻我就知道这里的味道肯定不会差,用餐的大多数都是镇上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太,因为据说西方国家年轻人的就业压力很大,年轻人也更愿意前往更大的城市去发展,而退休后上了年纪的老人则多数更青睐环境清幽的乡下小镇,也正是因为退休后的闲暇,他们对餐馆的味道和环境很是注重,不喜欢年轻人爱去的快消店。所以一般一家餐厅老年人居多,味道一定不在话下。


(果酱店)


 

他们穿着得体,举止优雅,也和国内常见的聚会一般,谈笑风生间笑红了脸颊,频频举杯意犹未尽的样子,是多么可爱,这样的用餐场面我在巴黎没有看到过,瞬间觉得这座小镇更添几分生气。用餐之时,外面的街道已笼罩在夜色的冷清中,而这家店温暖的灯光,似乎照亮了整条街道,而频频发出的笑声,点缀了人们早已习以为常的萧瑟夜幕。

(鹅肝,旁边会有些辣椒粉、胡椒粉、酒冻、盐粒等搭配)

大快朵颐出门之后,走出餐厅已是夜阑人静,月挂中天,走在这个童话般可爱的小镇忽然想到顾城的《我赞美世界》,俏皮浪漫的小镇仿佛坠入了诗人梦里的远方。

……

月亮,

遗失在夜空中,

像是一枚卵石。

星群,

散落在黑夜里,

像是细小的金沙。

……”

 

每一段旅途都会有一段难忘而又印象深刻的小高潮,我觉得bergheim对我来说就是,也许是这一路以来难以感受到的温馨场面,总觉得巴黎人会有种难以接近和自居的高傲,我有细细观察过他们和人聊天时的表情,那是一张写着“I don’t care everything”的脸,或许这就是他们认为的优雅,也或者这就是他们秉持的生活态度,我尊重每一种生活形态,但是相比之下,还是更加喜欢平静亲和的方式。

 

舒适的氛围和环境总是会让人停步不前,愿现世无忧亦无怖,可是,哪有那么轻松。所以我想,这也许是人们愿意选择用旅游的方式来舒缓或者填补生活中那些繁琐和空白的原因,从现实的生活中抽离出来,去到完全陌生的城市,全身心投入到旅行中去,会发现那些忧虑的、遗憾的、烦恼的、惆怅的事情在天地之间其实真的只是沧海一粟,旅行解决不了任何生活中苦闷甚至困惑的问题,但是会改变你的心态,这份心境或许会给出不同的处理方式。随着时间的节点,好似过往的烦郁变得模糊了,其实是内心变得明亮了。

 

 

DAY 7: 科尔马-eguisheim-瑞士蒙特勒

 


 

“生命是一场诗意的行走”

 


 

到达科尔马的时候是晚上,只能选择第二天早上来溜达这座城市。科尔马既是阿尔萨斯葡萄酒之路的终点,也是阿尔萨斯的葡萄酒之都。因其境内运河和花船而得名,绵绵缗缗的孚日山旁,伊尔河支流酪赫河盘绕,科尔马就坐落在这山光水色间,清净的河水潺潺流淌在科尔马的幽幽窄巷,小桥林立,游客们可以乘坐小船游览科尔马,小桥流水情意浓,科尔马也有“小威尼斯”之称。鲜花、运河、冰淇淋色的房屋、和让人试吃的德国香肠,是我现在对着电脑对科尔马能回忆起来的画面和片段,与之前的bergheim相比,它更加的商业化,因为自由女神的雕塑者出身于这座小城,更赋予了这座小城艺术和神秘的风采,游客一直是络绎不绝。它确实不枉阿尔萨斯缩影的美誉,但是商业和大众化的景致往往不是我追求的,尤其是看到人多,就有点想要离开。

 

于是没有任何犹豫,立马出发前往我心心念念的鲜花小镇eguisheim,一个自1989年就连续被法国评为四星级鲜花小镇的地方,近年还被评为法国最美小镇之一。四星鲜花小镇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评上的,首先居民人数不能超过2000人,小镇上至少有两个遗产或者遗址,同时必须执行土地利用保护计划政策。获得称号后,还要继续接受审查,如果没有保持风貌,很可能就会被剥夺称号。

进入小镇的通道是一条不算宽的小路,路边早已是随着季节更迭而逐渐凋零的植被,可是随着车子驶进eguisheim,虽已是落叶的秋末,不知为何却有种春风拂面的感觉,绿植、鲜花,悠闲的人们,似有似无的阳光,和煦的微风,有趣又生动的门饰,还有几家酒庄,逛累了可以随时进去小酌两杯。嗯,这才是我想要追求的画面,我就喜欢悠然自得的静静欣赏,在鲜花团簇,绿植茂密和古老的建筑间享受那份惬意。


(一家卖黑松露酱的店做的蘑菇造型小手工,很可爱)


Eguisheim最有名的建筑莫过于鸽子屋了,它是一栋位于两条岔路口中间的一栋独特房屋造型。

总觉得科尔马抢去了eguisheim太多的光环,不过,也是因为这样,没有了科尔马那样的人头攒动,把静谧的慢时光留给eguisheim。

(阿尔萨斯地区的传统点心,很多门店卖这样的器皿,另外,阿尔塞斯的焖菜很出名,staub的铸铁锅就是出自于阿尔萨斯这片区的品牌。)



eguisheim不远处,有个名叫三个城堡的地方,满怀好奇心我们驱车前往了,也是一个至高点,可以俯瞰大片葡萄园,不过上去需要攀爬一部分。

山腰上可以看到一大片葡萄园

我们还偷偷品尝了酿制琼瑶浆的葡萄品种,带有淡淡玫瑰香气,而且非常之甜。

离开eguisheim,就开启了去往瑞士的征途,瑞士这部分的安排,是我们从南法的行程中挪出来的,想着既然已经到了法国这么东边的地方,离瑞士也就只有一步之遥,不妨去瑞士看看也不错。

 

始终觉得自己的行程做的太赶,蜻蜓点水般的游览,对每个景点都是念念不忘的样子,也怪自己太贪心,想要看的和体验的太多太多,才会有这样匆匆的行程,不过既然选择了在路上,那就享受当下的那份美景和那份好心情吧。

 

在阿尔萨斯的几天都是阴雨蒙蒙的天气,伴随着这样的天气我们开车前往瑞士蒙特勒,一直在心里祈祷能不能多给出一天的晴天,下午六时左右到达的蒙特勒,没想到云层慢慢被拨开,在烟波浩淼的日内瓦湖畔欣赏到了最后一抹夕阳,晚霞的映照也给这座城市增添不少灵秀之美。太珍贵的夕阳和美景,我就站在湖边一直拍到了夕阳褪去。

蒙特勒是黄金列车的起点和终点站,中间经过茨魏西门和因特拉肯,可以在此乘坐黄金列车,随行观览瑞士精华之风景。平日里的蒙特勒平静安详,但是每到六七月份爵士音乐节举行时,大批热爱音乐的人士会从各地奔赴于此,共享一场爵士嘉年华。我们没能欣赏到这场音乐盛宴,但是蒙特勒街头的艺术气息一点也没给我喘息的机会,倒也弥补了这点遗憾。


下一期:一眼法兰西(下)


 图/文:津妹儿

欢迎转发,若要转载,请先留言取得授权。


都看到这了,欢迎关注:)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