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进口奶制品联盟

现在有北漂,古时候有长漂(长安)吗?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文 / 陈陌


关于长安漂有一个知名典故:

白居易来到长安时,去拜访了当时著名诗人顾况,希望得到他的推荐,顾况开玩笑说:“长安米贵 居大不易。”但后来,他查看白居易的诗稿,看见“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一句时,又说:“道得个语,居即易矣”。后来,我们知道,白居易漂得挺好。


漂之前的手续:


唐代人出行,从当时小地方去长安,不像电视里那样拿着行李就走了,也有一些手续续办,农业社会,户籍与土地绑定,要出门,得去“过所”,说明意图,由他们核实身份、再往上报,最后他们会出具已盖上公章批示“任去”的文件。这才允许出门。


漂在路上:


唐代交通工具多为车、马、船和腿。

坐车当然是最舒服的,可是车不是好坐的,当时有《车舆令》根据你的社会地位来限制你的乘坐车辆。根据《新唐书》中的《车服志》:胥吏、商贾之妻老者乘苇{厶大}车,兜笼舁以二人。未有官者,服粗葛布、官施,绿铜铁带,乘蜀马、铁镫。同时,商贾、庶人、僧、道士不乘马——封建阶级社会烦不烦?

你按照规定乘车骑马后,还得注意,《仪制令》规定:诸行路巷街,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细节不多表,简单来说:与权贵则要主动躲,这一点,到了长安,当了官也得如此,嗯,封建社会就是管你管到教你“当你几品时,路遇到几品的官应该如何”——“诸官人在路相遇者,四品已下遇正一品,东宫官四品已下遇三师,诸司郎中遇丞相,皆下马”


漂在长安:


到长安后,喏,发现著名的长安城,长这样

北边是皇城,一般漂不进去。

东西两市不能住,一般人只能去其他东西南边的坊内找地方住。

唐代是阶级社会,住房得按照品级来,不是有钱就可以住豪宅——补个资料,《营缮令》及:王公以下,凡有舍屋,不得施重拱、藻井……又庶人所造堂舍,不得过三间五架,门屋一间两架,仍不得辄施装饰——限大小,限装修。

另外,唐代房价——贵。

就说白居易,中年后才在朱雀门街东第5街的新昌坊买了房子。

“游宦京都二十春,贫中无处可安贫。

长羡蜗牛犹有舍,不如硕鼠解藏身。

且求容立锥头地,免似漂流木偶人。

但道吾庐心便足,敢辞湫隘与嚣尘。”

这首诗是他自己写的《卜居》

韩愈《示儿》里也写: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

杜甫还没长安房产呢。

这种情况不单是他,当时人离开田地去长安,多半是为了一官半职,当官未必买得起房,甚至也未必养得起家(当然,得看是多大的家)。


漂在长安之收入:


长安物价,也贵。

唐代官员收入是双轨制。

一边是禄米与职田,一边是月俸。

也就是一边发田让你自己请人种,也给你发米,一边给你发工资。

禄米的话,一品官一年七百石,按照品级递减,低一级就减一百石。

职田,一品官是1200亩,二品是1000亩,往下递减。

月俸(到开元年间才将复杂的俸料合一):一品11贯钱,二品9贯,三品6贯,四品4.2贯……

其实算来不少,因为白居易也晒过:茅屋四五间,一马二仆夫。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余。

这家伙在外任县尉(外官俸禄在初唐时更少,后来嘛,地方大员的油水嘛)时,还对比过农民的收入,感慨了一下: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但,韩愈就哭穷,早年常常哭,《祭郑夫人文》《上兵部李侍郎书》《祭十二郎文》《上宰相书》……处处皆是穷苦。(晚年算是好了,大约是润笔费收入不错,和儿子炫自己的房子多大多好了)

虽然不算差,但奢侈估计是不行的

根据《资治通鉴》和《新唐书》记载,穆宗时有一位郑权,进士出身,“识诣魁然,有闳辩”,官任工部尚书,但却“用度豪侈,乃结权幸求镇守”(长安米太贵啦,我要出京外任呀)当然,资治通鉴是这么说他的“家多姬妾,禄薄不能赡,因注通于守澄以求节镇”,于是去了岭南(虽然外官俸禄少,岭南在当时也不好,但一方刺史有油水,也可见这家伙当时被养家逼的)——我也想知道,这写上史书的多姬妾以致跑出京的,到底得有多少姬妾。


漂在长安之吃:


说到生活,就得提到衣食住行,抽空来更新一个吃,关于唐朝饮食,《悦食》杂志特意做了一期介绍的,以下两图为《悦食》杂志图。

唐朝蔬菜

唐代宴席

估计漂一族,不是经常有机会吃宴席,那么一般来说,寻常家中或小馆子里吃啥咧?

肉类:猪肉、羊肉、驴肉或野兽(唐代不准私杀马牛,按理要坐牢的,天可汗为发展农业定的规矩)但还是有打擦边球的牛肉菜品(原料可能是从牧民那买来的,也可能~~~)

补上闻檀眠在评论中的修正:

只是不能私杀牛,报了官就行。唐代韦巨源的烧尾宴食账中就有不少的牛肉菜,如水炼犊是清炖整只小牛。唐代的大酺也是赏牛肉的。李白的将进酒也写到:“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水产:生鱼片(当时名“初鲙”,韩愈《赠刘师服》:巨缗东钓倘可期,与子共饱鲸鱼脍。乖乖,鲸鱼),与现今日本生鱼片不一样的是,当时多吃淡水鱼,切法也有切得薄如雪花或成丝状,王昌龄《送程六》一诗写:青鱼雪落鲙橙齑,用鲜橙来配。以及其他水产都很丰富。

蔬菜见上图,不再表。

饮品:茶,但要加作料,例如葱姜盐。哎,感谢陆羽提倡煎茶。

奶制品,,酥、酪等等都全。

酒,唐诗里许多呀,不过酿酒技术和卫生环境嘛,差点的就是”绿蚁新醅酒”那种,好的就是“玉碗盛来琥珀光”,还有葡萄酒也酿造成功了,”葡萄美酒夜光杯“

甜点:以下引用《悦食》杂志文章:

唐人品尝樱桃,还有一种非常流行的方式,就是以奶酪浇到鲜摘樱桃果上,同时配浇蔗浆,简称“酪樱桃”。这种美食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只不过到了唐朝变得十分普及,堪称春季的主打甜品,并且一直延续到宋元时代。这里所配的“酪”是未经风干的鲜奶酪,状态接近今天的酸奶,呈半固态、凝冻状,所以,吃樱桃的时候,是把这样的乳酪像浇卤一样,浇到鲜红的樱桃上。以鲜乳酪的肥浓滋润相配初熟樱桃的鲜甜多汁,再辅以琥珀色的冰蔗浆,其口感之美,可想而知。


来,说说娱乐。唐朝人玩什么呢?


第一,踏青游。

一到踏青时节,就连杜甫都不苦哈哈啦,你看他写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三月三是上巳节)

唐玄宗曾下令(《赐百官钱令逐胜宴集敕》):“春末以来,每至暇日……赐钱造食,任逐游赏。”

于是每年这时,长安附近乐游原、曲江池处处莺歌燕舞,游人如织,

贵族少年带酒具帐篷乘坐华丽马车,赏花斗草喝酒开宴,寻常人也可以观赏风景,合家欢乐。皇家更有与民同乐的活动。

为了表示与民同乐,曲江赐宴时,皇帝允许各色人等,包括士庶僧道、三教九流,一并前来游赏博欢,因而此际以皇家盛举为中心的曲江,“士女车骑,充溢山川,林薄光华,纚连城阙”。成队的人群纷纷涌来,致使“长安几于半空”。此时的曲江处处欢声笑语,轻歌飘绕,罗绮缤纷,“无穷罗绮填花径,大半笙歌占麦畦”。这种欢嚣,“每岁倾动皇洲,以为盛观”。

自从唐德宗于贞元五年(789年)将二月一日设立为中和节后,在中和节、上巳节、重阳节这三节进行曲江赐宴就成为朝廷定制。

直到晚唐的唐宣宗时,仍诏令:“上巳、重阳,曲江宴会,自有本色五百贯钱,费用之间,不合欠阙。”曲江赐宴,是一场官方和民间共同的盛会。

引自李红雨《说说唐人的休闲娱乐》


第二,额外节庆日的节目

除了法定节假日,例如皇帝千秋节、册立太子、皇帝大婚等等日子,一般都会与民同乐个三五日甚至十日。这就是所谓的“酺”——纵民饮酒之意。唐代的“民酺”、“大酺”、“天下酺”都很有名,一般会赐酒肉菜肴,并且有诸多节目与民同乐——例如杂技、歌舞、百戏、踏歌等等。

唐玄宗时期的女音乐家永新娘子,大家应该都熟悉这名字吧。


第三,秋千、蹴鞠、斗鸡、棋类游戏。

这三个也是唐朝兴盛的游戏,前两个不必说,唐诗里比比皆是,”彩索平时墙婉娩,轻球落处晚寥梢。”“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僚乱送秋千。”

这斗鸡呢,有个故事,那个写《滕王阁序》的才子,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就因为替皇子沛王(后来的章怀太子)李贤写斗鸡檄文给英王(后来中宗)李显,兄弟之间游戏之作本无伤大雅,却被高宗李治发现,觉得伤害兄弟和气,于是将他逐出王府。这苦命才子自此命途多舛,27岁左右意外溺水惊吓而亡。

棋类游戏里呢,《旧唐书 吴王恪传》记载:坐与乳媪子博塞,罢都督,削封户三百。这博塞呢,就是棋类游戏的意思。不过这段记载怕是有误,其他史料里多处相互佐证记载李恪被罢都督是因为游猎毁了民田(随爹),这事儿还让李世民迁怒吴王长史权万纪。儿子犯错要杀长史,哎哟喂,天可汗。嗯,结果李世民的这个臭脾气被御史拍了一顿。


第四,嗯,艳遇

谈恋爱这么正经的事儿,似乎不应该写在娱乐里,但唐朝人对男女之事的开放,多不避嫌。文人雅士的宴会上有歌娘舞姬,她们还要充当令官,引导行酒令,这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得有才艺且机敏。

文人出游也狎妓,李白、白居易等人狎妓你们想得到,杜甫也这样你们想得到吗?哭穷的韩愈也狎妓你们想得到吗?

当时宫廷有专门的教坊与官妓,长漂们只怕是只能在一些达官贵人宴席上蹭蹭春光,不大容易享受到,但看看上面的长安地图,平康坊这个地方,是长漂们喜欢的。

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写:“长安有平康坊,所居之地,京都侠少,萃集于此。兼每年新进士以红笺名纸,游谒其中,时人谓此坊为风流薮泽。”

唐朝还有其他的游乐项目,比如马球、狩猎,但都不是寻常人能消费,故而不表,有兴趣可自己翻查资料。


长安漂之前途:


那时候,行业有限,大部分人口都被绑在土地上,一般漂来长安的,多为两种人,一是求管,一是求财。

咱们先来说一下求财,做生意的。

在封建社会,为了巩固农业这个天下粮仓的国本,“不务正业”没有直接产品产出的商人从来地位很低,唐朝也不例外(相比来说,宋朝还不错),唐律规定:“凡官人,身及同居大功已上亲,自执工商,家专其业,及风疾使酒皆不得入仕”。“工商之家不得舆与士”(工匠也是工商业的)

而且工商业都有专门的户籍(如匠籍),世袭,不得变更为农,也不可求官。

“脱设此官员,以待贤士,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逾侪类只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李世民亲口说的。

《车服制》等法规也规定了,商人不可以穿黄色,不可以骑马等等等等。

初唐时期,商人的利益还是能得到保证的,但是到了安史之乱后,商人的私有财产随时可能被夺走。《旧唐书》中《玄宗本纪》记载:开元二十二年,没收京兆商人任令方资财六十余贯。再往后世,“建中三年,刮富商钱,出万缗者借其余以供军”,“大索长安中商贾所有货,意其不实,则加搒捶,人不胜苦,有缢死者”。

哎。


再来说说读书人来长安求官过程。


科举是隋朝建立,唐朝继承和发扬的。这个选取人才的制度堪称我国历史最有意义的发明,打破门阀时代的阶级固化,社会阶级变得流通。(所以我特别不理解羡慕欧洲贵族制的人,科举这样先进的制度,不比世代蓝血对社会发展有意义?品位、修养、学识必须蓝血才能?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风流人物故事呀)

唐朝什么人才能参加科举?

除工商之外,吏、和尚、道士、罪犯不能考试,一些犯过罪的人的直系亲属以及工商业者的子弟也不许考试——万恶的连坐。

唐朝科举制度正在探索期,尤其是初唐,分科取士,门类繁多——秀才、明经、开元礼、三传、史科、进士、武举、童子科和明法、算学、书学等等(大体也分成常、武、制三科)。后来到宋朝才渐渐合一。

这些门类中最受重视的是进士,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可见其难度。

一般考三场——“帖经——诗——杂文”,录取率呢,整个唐朝共录取进士6637人。录取人数最少时3人,最多时79人。

考生呢?资料记载,每年约1000人参加考试(多时2000人)。

唐朝科举制度中还有几点让人诟病:不糊名;以诗取士。

想想韩愈杜甫吧。

即便考中进士了,离飞黄腾达也还早着呢。

《文献通考·选举考》中记载:“唐时所放进士,每岁不过二三十人。士之及第者,未便解褐,入仕尚有试吏部一关。韩文公三试吏部无成,则十年犹布衣。且有出身二十年不获录者。”

即便过了这次吏部考试,应该开始进入公务员系统办开始工作了吧,《新唐书·选举志》记载的官阶为:“进士、明法甲第从九品上,乙第从九品下。”——呜呼哀哉,往后长路漫漫呀。


长安漂,还好玩不?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布)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