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进口奶制品联盟

进口巴氏奶的网上伪装术:用调制乳冒充鲜奶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近日,来自于澳大利亚多批次进口低温巴氏奶因为多次检出大肠杆菌等致病菌超标,被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暂停了问题企业在华注册资格,。进口巴氏奶再次引起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访多家超市发现,一些包装上注明“常温储存”的进口牛奶却出现在了冷藏柜中,这一看似细微的货品陈列方式是商家无意而为,还是另有门道?北青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低温保鲜的巴氏奶更受消费者青睐

巴氏奶,即通过巴氏低温杀菌方式处理的牛奶,保质期短,需冷藏。这种杀菌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和新鲜风味,且因为是冷藏的,不需要添加防腐剂,真正新鲜营养又安全,因而颇受消费者青睐。常温牛奶为高温杀菌处理牛奶,无需冷藏,常温储存即可,且保质期长达3-6个月。但是因为超高温处理,牛奶的一些不耐热营养成分会遭到破坏。

相比之下,巴氏奶的价格更高,但出于新鲜、营养元素保留更丰富等原因,消费者仍愿意出高价购买巴氏奶,若再加上“进口牛奶”的标识,则更添一层“光环”。

冷柜中“混进”不少进口常温牛奶

在青年路的一家大型超市,市民田女士正在冷柜前选购进口牛奶,安佳、德亚、欧德堡等多种不同盒装进口牛奶均与本土的三元、蒙牛等袋装、瓶装巴氏奶放在一起销售,经北青报记者提醒之后田女士才发现,手中的新西兰原装进口某品牌牛奶在包装盒左侧小字写着“超高温处理”,并不是她想要的“巴氏奶”,且在保质期内根本无需冷藏。

不止是田女士选中的这一款新西兰某品牌牛奶,北青报记者发现,该超市放在冷柜中的将近十种进口牛奶都是高温杀菌奶,而并非消费者以为的巴氏奶,“我知道巴士奶必须要冷藏,所以选购进口巴氏奶就是看它是不是放在冷柜,还真没仔细看过标签。”田女士表示。

进口巴氏奶保质期“翻倍”

北青报记者还发现,同样是巴氏奶,本土巴氏奶保质期大都在10天之内,进口巴氏奶保质期有的是国产同类产品保质期的二到四倍。

以超市常见的国产盒装巴氏奶为例,三元的极致有机鲜牛奶保质期为7天,另一款延庆区生产的归原有机鲜奶的保质期也是7天,但在标注了“巴氏杀菌乳”的进口牛奶产品中,新西兰进口KOHA原装巴氏杀菌全脂纯鲜奶保质期是15天,澳大利亚进口a2鲜牛奶的保质期是21天,还有一款同是澳大利亚进口的保利全脂鲜牛奶保质期则达到了40天。在某电商平台,澳大利亚进口a2鲜牛奶的销售页面下,有消费者评论写到,“我在澳大利亚喝过这个品牌的鲜奶,保质期也就是六七天,没有这么长的”。

调查

常温进口奶为何放冷柜?超市诱导消费

对于“常温奶”出现在冷藏柜中的情况,农垦乳业联盟专家组组长、乳业分析师宋亮分析,如果不是超市无意放错,那很有可能是有意诱导消费者:“‘进口牛奶’字样经常会在包装上被放大,而‘高温杀菌技术’的字样在包装上常位于不显眼的角落,加上是在冷藏柜,消费者会误以为自己买的是新鲜的巴氏奶。”

“产品进入到超市等零售商之后,冷藏区和非冷藏区的上架费是不一样的,由于零售商需要承担一定的冷藏费用和风险,因此费用会比非冷藏区高出30%-50%,”宋亮告诉北青报记者,“进口巴氏奶的价格普遍较高,是普通牛奶的两到三倍,而且巴氏奶更好卖,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对于零售商来说,这里面就存在着较大的利润空间。”

进口巴氏奶为何保质期长?或是“伪巴氏”

与超高温杀菌的常温奶相比,巴氏杀菌奶保质期特别短。在调查中北青报记者发现,本土生产的低温巴氏奶的保质期通常在7天左右,而进口巴氏奶则高好几倍。

为何同样是巴氏奶,进口产品的保质期能比国产的长出数倍?宋亮分析,目前少数企业会采用膜过滤技术,即过滤掉芽孢、体细胞数,减少落菌数,再配合新包装,有可能将保质期延长到20天,但也有企业可能使用了超巴氏的UP技术。“在超高温130℃以上瞬间杀菌,然后迅速进行冷却,保质期可达20-30天,但是这一技术就是高温灭菌了,与巴氏奶72℃-75℃低温灭菌是完全不同的工艺,产品中的活性营养物质也有所不同,只能被称为‘伪巴氏’。”

正规进口牛奶想要进入中国市场,需要经过很多环节,而巴氏奶的保质期较短,又需要冷链运输,“从进口的程序和运输难度来看,真正的进口巴氏奶其实很难快速进入到国内市场。”宋亮说。


专家建议

消费者看清包装说明再购买

面对超市琳琅满目的进口牛奶,消费者该如何选择呢?

宋亮给出了三点建议:一是看包装上的杀菌方式和储存方式。“目前国内对进口牛奶的包装要求很高,必须在包装上注明杀菌方式,这也是为了让消费者更加明白自己所购买的产品种类”,通常来说,标有“巴氏杀菌”和“巴氏热处理”的就是巴氏奶,“超高温杀菌”或带有“UHT”的就是常温奶。第二是看储放地点,一般来说,巴氏奶需要存放在冷藏柜里。“但这里要注意前面说的常温奶进入冷藏柜的情况”。第三则是看清配料表,可以区别所买的是生牛乳为主要原料做的牛奶,还是奶粉还原技术做的复原乳,或者是添加了其他成分的调制乳,或只是牛奶蛋白含量仅为三成的含乳饮料”。

网售进口巴氏奶 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不合格巴氏奶产地统计

  进口巴氏奶的网上“伪装术”

  记者调查发现进口巴氏奶线上市场乱象频出;近4年来检出进口不合格巴氏奶50批次;专家建议消费者“就鲜、就近”购买。

  近年随着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及工艺、冷链技术的提升,原本受制于远距离运输的进口巴氏奶加大了对华出口量。

  位列淘宝网“进口巴氏奶”搜索排名第一的韩国延世牧场牛奶实为调制乳;部分巴氏奶中混入了国标禁止添加的复原乳;保质期“超长”的巴氏奶很可能采用了高温灭菌工艺;多批次进口巴氏奶因质量问题登上“黑榜”;一些进口巴氏奶的营养价值甚至低于我国国标……

  乳业专家宋亮表示,目前我国一、二线城市巴氏奶市场增速较快,相比进口巴氏奶,外资巴氏奶在中国的本地化生产更值得乳业关注。而消费者选购巴氏奶时应尽量坚持“就鲜、就近”原则。

  伪装1

  冷藏“扮鲜”以巴氏奶销售 实为调制乳

  根据国标《巴氏杀菌乳》(GB19645-2010)的定义,巴氏杀菌乳仅以生牛(羊)乳为原料,经巴氏杀菌等工序制得。产品包装需要用汉字标注“鲜牛(羊)奶”或“鲜(羊)牛乳”。与超高温灭菌乳无需冷藏、长达几个月的保质期相比,巴氏杀菌乳通常要在0℃-6℃下冷藏,保质期往往只有几天时间。

  新京报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搜索“进口巴氏奶”发现,新南威尔士、a2、乔西牧场、SADA等澳大利亚品牌占据主流位置,兰维乐、KOHA等新西兰品牌数量次之。经国家认监委官网查询,这些品牌生产企业均取得了在华注册资质,且产品外包装上明确标注了“巴氏杀菌”字样。

  然而,位居淘宝网“进口巴氏奶”搜索排名第一的韩国延世牧场牛奶却“身份不明”。尽管该产品外包装提示保质期为15天、2℃-6℃冷藏,但其产品类型却为“调制乳”,配料表显示其在生牛乳基础上添加了维生素D,但并没有任何“巴氏杀菌”、“鲜奶”字样,不符合我国国标对巴氏杀菌乳的定义。

  不过在线上,许多商家均在延世牧场牛奶的搜索关键词中打上了“巴氏”、“新鲜”、“鲜奶”等字样。在线下,延世牧场牛奶也均陈列在冷柜里出售。

  类似产品还有南阳牧场牛奶、圃多美济州乐活牛奶、寿尔草原牛奶等韩国“调制乳”,一些产品甚至有“鲜奶”的暗示。如南阳牛奶在包装上宣称“保持牛奶的新鲜度”,济州乐活牛奶宣称“牛奶口感清新、新鲜”。当问及这些是否为巴氏奶时,几家商超人员回答并不统一,受访消费者均表示无法判断。

  认监委官网信息显示,目前韩国在华注册且具有巴氏奶生产资质的企业仅有4家,延世在其中,但南阳、圃多美济州乐活、寿尔等韩国品牌企业并未获得巴氏奶资质。

  伪装2

  违规添加复原乳变“假巴氏”

  与伪装在冷柜里的“调制乳”不同,一些进口超高温(UHT)灭菌乳甚至复原乳也会蒙混在“巴氏奶”包装中出售给消费者。

  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此前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许多进口巴氏奶都是假巴氏奶,实际上是超高温灭菌奶。在进口通关时,这些高温灭菌奶不会贴“巴氏奶”标签,但入境后,一些产品就会被“打扮”成巴氏奶销售,在线上渠道这种现象更为明显。

  而复原乳又称还原奶,是指把牛奶干燥成乳粉后,再添加一定的水或牛奶制成的乳液。,但事实上一些进口品牌会将复原乳隐藏在假巴氏奶中销售。

  据微信公号“红盾论坛”流出的一份液态乳中复原乳的检测数据,2015年检测的90批次巴氏杀菌乳中,有16.7%超标。

  此外,,结果发现在4批次标称巴氏杀菌奶的进口品牌中,1批次为非巴氏杀菌奶但使用了巴氏杀菌乳的外包装,而另1个批次则被检出添加了复原乳,违反我国巴氏奶中不得添加复原乳的规定。

  由于巴氏杀菌乳、超高温灭菌乳在生产过程中糠氨酸和乳果糖变化的规律显著不同,可以据此准确鉴定复原乳。李松励向新京报记者透露,其团队近期对进口巴氏奶再次进行了检测,“依然发现了问题”,相关结果届时将对外公布。

  伪装3

  让人眼花缭乱的“预巴”“超巴”工艺打擦边球

  巴氏杀菌是一种用较低温度在短时间内对食物进行杀毒的方法,可较大程度不损害食物品质。与国产巴氏奶2-8天的保质期相比,进口巴氏奶保质期普遍长达15-22天,澳大利亚保利(Pauls)巴氏杀菌全脂鲜牛奶保质期甚至长达40天。

  对此,一位乳企技术人员向新京报记者表示,进口巴氏奶漂洋过海到中国市场需要更久的保质期。通过检测糠氨酸等指标,可以推断这类巴氏奶通常应用100℃以上的热加工处理,才能把保质期延长至15-40天。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天天果园出售的澳大利亚进口兰特(lactel)鲜牛奶宣传页面显示其工艺为“121℃、25秒巴氏瞬时杀菌”。京东入驻商家销售的澳洲布朗(Brownes)脱脂牛奶则宣称采用“超过正常巴氏灭菌”的ESL工艺,即加热到指定温度保持2秒后瞬间冷却。此外,日本明治、朝日等“高温灭菌乳”也要求低温冷藏。另一些乳品还打出了“巴氏杀菌热处理”等工艺,让消费者眼花缭乱。

  学术资料显示,对“超过正常巴氏灭菌”的ESL工艺,国际上分为英式和美式两种。英式ESL工艺是将牛奶加热到90℃保持5秒钟瞬时降温,保质期通常为14-30天;美式ESL工艺瞬时加热温度则可达到138℃,保持2秒,保质期可延长至45-60天。

  明治乳业解释称,其产品虽为高温灭菌乳,但采用的是130℃、2秒瞬时灭菌技术,由于非完全无菌灌装,因此需要冷藏保存,“过去也叫超巴技术”。

  乳业专家宋亮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目前能对乳品保鲜并延长保质期的工艺有三种:一种是ESL膜技术;二是高压瞬间杀菌(UP)技术;三是高温瞬间灭菌技术。由于国家标准对这几种工艺无明确定义,因此采用高温工艺的就定义为“高温杀菌”。

  上述乳企技术人员说,高温瞬时灭菌工艺通常将牛奶加热到130℃以上,可大幅度延长保质期,与巴氏奶72℃-85℃的灭菌工艺完全不同,产品中的活性营养物质也有所不同,因此只能称之为“伪巴氏”。

  而“预巴”技术通常先对乳品进行一次巴氏杀菌处理,再对其进行高温灭菌。在宋亮看来,这种工艺也属于“伪巴氏”。

  伪装4

  摆出高身价但营养并非更高

  与国产巴氏奶平均每升十几元的售价相比,进口巴氏奶每升售价普遍在50元以上。其中,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SADA等品牌每升售价达128元,新西兰KOHA全脂巴氏杀菌奶售价甚至高达165元/L。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各网店商家在为进口巴氏奶的高价“背书”时,普遍强调其蛋白质等营养价值较高,且菌落总数等指标优于我国国家标准。

  然而仔细对比可以发现,除KOHA、兰维乐等少数进口巴氏奶蛋白质含量达到3.5g/100ml外,其余品牌蛋白质含量均与国产巴氏奶相差无几,甚至低于我国国标。如澳大利亚a2、SADA、乔西牧场的蛋白质含量为3.1g/100ml;京东入驻商家所售美国卡夫芮氏巴氏奶的蛋白质含量仅有2.8g/100ml,不仅低于我国国标,且售价高达183元/L。

  相比之下,国产巴氏奶蛋白质含量普遍在3.1g/100ml以上,现代牧业2小时、辉山鲜博士等蛋白质含量可达3.3g/100ml,三元极致鲜牛奶的蛋白质含量更是达到3.5g/100ml。

  除宣称营养价值高外,一些网店还对产品的普通工艺进行了“包装”,以吸引消费者购买。如京东商家阳青岳食品宣称其所售新西兰KOHA巴氏奶为非均质工艺,“很大程度上保留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天猫商家纯澳堂食品专营店称所售澳洲乔西牧场巴氏奶“不掺水、没有奶粉、没有添加”。

  但据一家乳企技术负责人介绍,按中国巴氏杀菌乳标准,巴氏奶仅以生牛(羊)乳为原料,均为天然无添加。而牛奶中营养成分的保留与均质与否没有直接关系,“未均质,乳脂会浮到表层,口感浓郁,但里层的口感寡淡。均质,乳脂会变得更小,更利于吸收。”

  今年4月,三元、完达山、中垦、西域春等乳企发布了《中国农垦生鲜乳生产和质量标准》,将生鲜乳中的菌落总数标准调整到与欧美标准一致,而体细胞数已调整到高于美国国标。另据新希望8.490, 0.08, 0.95%)乳业介绍,其产品糠氨酸指标远超中国≤12mg/100g的优质乳参考指标,可比肩欧美标准,奶源菌落总数也在1万以内,远小于国家标准。因此,部分网上卖家将境外企业标准与我国国家标准对比,也被业内人士认为“不科学”。

  伪装5

  “优质进口鲜奶”却频现质量隐患

  作为进口巴氏奶的主要销售渠道,不少电商平台商家均以境外养殖环境优越、乳品安全更可靠、质量标准严于国内等为卖点,然而这些产品在“优质进口鲜奶”的外表下却频现安全隐患。

  今年8月30日,国家认监委在官网发布通告,在抽检中发现多批次进口澳大利亚巴氏奶不合格,其中澳方企业Comperdown Dairy company Pty Ltd输华产品多次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

  新京报记者发现,2013年以来Comperdown ,品牌包括“奥兰吉小镇”、“乔尼牧场”等,其中2批次为非脂乳固体含量不符合国标,3批次存在大肠菌群超标、菌落总数超标问题,2批次超过保质期,1批次标签不合格。

  目前,该公司在华注册资质显示为“暂停”状态,但在淘宝网上依然可以搜索到Comperdown Dairy的几款巴氏奶,不过商家称产品暂时缺货或已下架。

  一位质检部门人员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境外企业被暂停资质需要重新审批。暂停期间,其相关产品不得进口,保税区发货也不被允许,跨境购或海外直邮虽不违法但不得用来销售。

  另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涉及质量问题的就有46批次,占92%,集中在超过保质期、大肠菌群超标、菌落总数超标、非脂乳固体含量不符合国家要求、违规使用胭脂虫红、酸度超标等问题。

  50批次不合格进口巴氏奶中,新西兰企业上榜25批次,澳大利亚企业上榜24批次,西班牙企业上榜1批次。其中澳大利亚有6家企业上榜,涉及PROCAL、澳洲庄园、奥滋、美诺兹、新南威尔士、诺科、宝莱、大诺农场等品牌;新西兰只有Green Valley Dairies Ltd一家企业上榜,其生产的巴氏奶品牌有嘉仕堡、兰维乐、KOHA等。

  针对频发的质量安全问题,国家认监委表示已约谈澳大利亚驻华使馆,要求其他涉及进境不合格信息的输华巴氏乳企业限期提交问题调查和针对性整改报告,同时对澳大利亚在华已注册巴氏杀菌乳企业生产过程及转运冷链风险进行充分评估。

  ■ 产业

  进口巴氏奶“围攻”中国市场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6年1-9月全国共进口液态奶48.75万吨,同比增长56.5%。尽管巴氏奶进口数量尚无确切数据,但新京报记者根据国家认监委官网信息初步统计,目前在华取得巴氏奶有效注册的澳大利亚乳品生产企业有41家,美国11家,新西兰9家,韩国4家……原本受运距、冷链及通关时间制约的进口巴氏奶正在对我国市场展开“围攻”。

  乳业专家宋亮介绍,从全国范围来看,巴氏奶在液态奶市场中的占比不到10%,但近两年增长速度较快,其在部分一、二线市场的占比可达到20%-30%。“未来在一、二线城市巴氏奶会逐步增长。”

  而随着自由贸易协议的签订,加工工艺、冷链技术及运输能力的提升,进口巴氏奶对华输出量也在逐年加大。以电商渠道热销的澳洲新南威尔士巴氏奶为例,据京东商家介绍,其产品从澳洲冷链空运至中国,全程通关只需7天,进入国内后再由冷链邮递配送至客户手中,保质期大约还剩10天。

  与国内巴氏奶生产销售半径只有100-150km相比,这种远距离配送也增加了食品安全隐患。据业内人士介绍,巴氏奶必须全程在低温冷链下运输,从奶源、工厂到卖场的任何一个环节脱冷都会受到污染。

  然而在宋亮看来,真正对国内巴氏奶造成“威胁”的并非这些进口产品,而是外资巴氏奶品牌生产的本土化。“国内前几年养殖情况不好,进口品牌伺机切入进来,这是我们最担忧的。明年国家可能会对巴氏奶出台利好政策。”新京报

  B10-B11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郭铁 实习生 黄小芳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