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进口奶制品联盟

2017年十大食药谣言出炉 塑料紫菜、滴血测癌等上榜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广告推广

 过去一年刷屏朋友圈的食品药品谣言,你中招了吗?今日(3月1日),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腾讯、百度、新浪微博联合发布《2017年度食品药品辟谣分析报告》及2017年食品药品十大辟谣榜单,塑料紫菜、塑料大米、滴血测癌、棉花肉松、奶茶杀精等谣言入榜。

 

  由北京市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发布的《报告》显示,对于食品药品类谣言,女性比男性易感程度更高,经济发展水平较差地区人群、低学历人群、中低收入人群对食品药品谣言更易感。总体上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食品药品谣言更易感。老年人群体对医疗健康类资讯较为关注,但却相对缺乏谣言辨别意识与知识,特别是51岁以上的老年人是食品药品类谣言的最易感人群。

 

  据介绍,2017年食品药品十大辟谣榜单是从舆情热度、搜索热度、社交传播热度三个维度,筛选出的2017年最热门的十条食品药品谣言,分别为紫菜是废旧黑塑料袋做的、塑料加工成大米、一滴血就能测癌、肉松是棉花做的、吃大盘鸡感染H7N9病毒死亡、未标“GB18186”代码的酱油致癌、西瓜和桃一起吃会中毒、柿子和酸奶一起吃会中毒致死、空心菜是蔬菜里的“毒中之王”、奶茶杀精导致男性不育。

 

  记者注意到,2017年初,,并明确提出,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编造、散布虚假食品安全信息,构成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行为的,;对于在网上传播的“塑料紫菜”等食品谣言,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厉打击。

 

  2017年6月,,5名谣言制造人员、8名谣言信息传播人员。11月,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塑料紫菜”网络造谣事件被告人王某祥,,并处罚金人民币3万元。

 

  附 2017年十大食品药品辟谣榜单

 

  1、紫菜是废旧塑料袋做的

 

  谣言:

 

  2017年2月期间,一个称为“曝光问题紫菜”的小视频疯传,视频中的市民泡发了某品牌紫菜,并不断揉搓和拉扯,称紫菜“嚼不碎、扯不断、还有腥臭味”,是“黑色废旧塑料做的”。

 

  真相:

 

  紫菜自身富含胶类等多糖物质、浸泡水温不够或者时间较短、偏后收割等原因,都可能导致紫菜“撕不断、嚼不碎”。作为海产品,紫菜内含有的一些物质,是构成紫菜鲜腥气味的来源。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在实验室对45个紫菜样品和3个塑料薄膜样品进行了鉴别。根据检测结果,送检的45个紫菜样品均未发现网传视频所说的用塑料袋造假问题。

 

  2、塑料加工成大米

 

  谣言:

 

  一段以“制作大米”为题的视频,在社交网络上热传。内容是在一个车间里,操作者把白色塑料袋送进一个大型机器的漏斗里,然后经过熔解、拉丝、切割等工序,最后生成白色粒状物,形似大米。

 

  真相:

 

  所谓“塑料大米”,是用塑料造粒机生产出来的塑料颗粒,是塑料行业的常见工艺和制品,不是什么假大米。事实上,塑料价格比大米贵,用塑料生产假大米完全无利可图。

 

  3、医学突破:一滴血就能测癌

 

  谣言:

 

  一则关于“一滴血就能测癌”的文章火遍互联网。文章说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罗永章团队,研制出一种能测试“热休克蛋白90α”的试剂盒,能方便快捷地测出血液里面热休克蛋白90α的含量,也就是所谓“一滴血就能测癌”。

 

  真相:

 

  “滴血测癌”是标题党,网传有关“一滴血就能测癌”的报道,前面在说早期发现癌症的重要性,但后面介绍“热休克蛋白90α”时,说的是监测癌症病情与评价疗效,与筛查早期癌症并不是一回事。热休克蛋白90α及绝大多数肿瘤标记物,都不太适合用于癌症的早期筛查。要真正筛查癌症,还需要其他科学、可靠的检查办法,不能光靠肿瘤标记物。

 

  4、肉松饼是棉花做的

 

  谣言:

 

  一个小视频在社交网络中传播,视频的内容是某市民自己买回来一袋肉松饼,拿水浸泡后,发现里面肉松是“棉花”做的。引发公众恐慌。

 

  真相:

 

  肉松和棉花的成分有很大区别:肉松的本质是一种肌肉纤维,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棉花的本质是植物纤维,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两者的口感差异大,造假几乎没可能:肉松松软,一吃就化;棉花表面看上去松软,但放入嘴里却嚼不烂。

 

  5、吃大盘鸡感染H7N9病毒死亡

 

  谣言:

 

  以“市民吃大盘鸡感染H7N9禽流感致死”为底版进行加工的谣言在全国各地出现,除了大盘鸡,泡椒凤爪也被列为“凶手”,引发担忧。

 

  真相:

 

  食用煮熟烧透的食物不会感染H7N9病毒,因为H7N9病毒不耐热,达到70℃,即“滚烫”时,禽肉的任何部分不再呈淡红色,病毒就被杀死了。“大盘鸡”“泡椒凤爪”都经过烧煮处理,可以放心食用。

 

  6、未标“GB18186”代码的酱油致癌

 

  谣言:

 

  网传“据国家卫生部门公布,国家标准的酱油有国家标准代码GB18186,凡没有这个代码的酱油都是化学黑焦糖勾兑产品,食用后使人患上肝癌。市场上的酱油不管是哪些名牌,只要没有这个代码一律不要购买。”

 

  真相:

 

  国家卫计委回应,他们从未发布网传公告。实际上,GB18186是一项酿造酱油的国家标准,符合标准的酿造酱油会标注“GB18186”。

 

  7、西瓜与桃一起吃会中毒

 

  谣言:

 

  最近几年,一则“西瓜和桃子同吃会使人中毒身亡”的流言总是被人们转发,说法称,桃子与西瓜一起吃会产生剧毒,甚至使人死亡。

 

  真相:

 

、,这一说法毫无根据,是最简单、无根据的食品谣言。上海同仁医院营养科主任张静表示,该说法没有任何依据,西瓜和桃子一起吃不会产生剧毒。作为水果,西瓜和桃子中最大的成分是水分和糖,它们都没有什么毒性成分,一起吃也不会发生特殊化学反应,或者产生毒性物质。

 

  8、柿子和酸奶一起吃会中毒甚至致死

 

  谣言:

 

  网传“家里有孩子的注意了,现在是柿子上市的季节,虽然很好吃,但是千万不要和酸奶、海鲜、酒一起吃。刚发生一件真事儿,一个小女孩吃完柿子,又喝了酸奶,结果不到半个小时就中毒死了……”

 

  真相:

 

  网传“不能和柿子一起吃的食物清单”,大多数都是蛋白质含量比较高的食物,有一定道理,主要原因在于,柿子中的鞣酸(又名单宁酸,它在尚未成熟的柿子中含量尤其高)会和蛋白质发生反应,如果一次吃进太多鞣酸,同一时间摄入较多蛋白质,它们二者就会发生反应,一起形成不溶于胃酸的沉淀。但不是像很多谣言说的,柿子和这些高蛋白食物吃了会中毒、会半小时死亡、会得癌症、会得结石。

 

  9、空心菜是蔬菜里的“毒中之王”

 

  谣言:

 

  一则内容为介绍“蔬菜‘毒中之王’”的视频在社交网络上很火,尤其传播冠名以《“毒中之王”蔬菜竟是它!目前正大量上市,去毒方法要记牢!》,更是引起人们的关心和好奇。视频内容指出,空心菜是蔬菜里的“毒中之王”。

 

  真相:

 

  事实上,一些研究确实提到空心菜对于某些重金属,如铅,有比较强的富集能力。但这不意味着,空心菜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就是所有蔬菜中最强的,更不是所谓的“毒中之王”。空心菜的重金属含量高低、是否超标,主要还是得看它的产地环境,只要生态环境中(土壤、水源、农药使用等)重金属不超标,便可放心食用。而一些检测结果也显示,市场上的新鲜蔬菜,即使检出重金属、农药残留,。也就是说,只要是规范生产、出售的空心菜就不会出现重金属或农药残留超标。

 

  10、奶茶杀精,导致男性不育

 

  谣言:

 

  有文章称,奶茶是杀精的凶手,不仅导致男性丧失生育能力,还可能诱发其他疾病。原因是奶茶一般都含有香精和色素,甚至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这些物质对人体生殖健康造成影响,甚至导致不育。

 

  真相:

 

  “奶茶杀精致不育”的说法已经流传多年,但这一说法夸大其实,存在误导。据食品专家云无心介绍,“珍珠奶茶”等用奶精调制的饮料里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只要避免使用氢化油就不会存在这个问题),一些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反式脂肪酸摄入量高的人群,精子数量与活力要低一些。但这只是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二者相关,并不能证明到底是反式脂肪酸导致精子活力低,还是反式脂肪酸摄入量高的人群的其他特征导致精子活力低。

来源:新京报 作者:许雯

编辑:蔡淑坤

 -----------品牌合作推荐----------     


关于我们:

   福建省食品工业协会于1981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属全省食品工业的行业管理机构。协会参与制修订食品行业标准,配合有关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参与名牌产品、著名商标专业评审;推荐行业名优、新产品;组织开展食品科技成果评审及国家和省级食品工业科技进步奖评选,同时是工信部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机构、福建省食品行业团体标准制修订单位。

会   长:郑宝东

秘 书 长:林玉明

联 系 人:蔡淑坤 13809554627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金榕北路52号2层202 

邮箱:1771308122@qq.com

版权问题 | 商务合作 | 项目咨询 | 读者投稿

电话 | 微信号: 13809554627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