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进口奶制品联盟

《百业经》白话文 (七十九)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上方“芙蓉禅寺”关注我们

《百业经》白话文 (七十九)  


极  贤

                             ——佛临涅槃  调化证果

    

    佛为兜率天子时,三十三天(Tavatinsa)中有一干达国,国王名叫极喜,他经常对帝释天奏乐供养。兜率天子观察因缘后,降临人间。帝释天告诉极喜:“极喜呀,兜率天子已到人间投胎,不久他将会降生,对南赡部洲众生普降妙法甘露,你也应到人间去投胎,将来也能得到甘露妙法。”极喜国王说:“帝释天呀,我正忙于音乐,暂时没有时间,以后有空再说吧。”他没有去。

此时有外道自然派的行者名极贤,当地的很多人们对他象阿罗汉一样恭敬供养。在他所住的城边有一无热恼的大海池,池中的天龙及众神也恭敬他,他有时到海边自由自在地生活,有时到海边的昙花园里观赏。此时,世尊已降生于人间。帝释天告诉极喜:“极喜呀,现在大菩萨已降生了,我们应该去供养他。”极喜又对帝释天说:“帝释天呀,我现在忙于音乐,没有时间,以后再去吧。”世尊降生后,依世尊的功德,昙花园里的很多昙花开始发芽生长。当昙花开始发芽时,这个外道想:在我祖先的遗言里对昙花盛开有两种说法:一是有转轮王出世,二是有如来出世。而此时昙花已发芽,马上会盛开,这是自己的福报所显现的吧?他心想:我可能是转轮王或是佛。他暗自得意。

这时世尊看到老病死的痛苦后,就发心到森林里去修行。帝释天又告诉极喜:“极喜呀,现在我们的大菩萨观察老病死的痛苦后,到森林里去修行了,我们应该去亲近他。”极喜又说:“帝释天呀,现在我忙于音乐,以后有机会再去吧,现在还不能去。”

后来,世尊于菩提树下证得了无上菩提果位,为很多众生转***。帝释天又告诉极喜:“极喜呀,世尊现已开始为众生转***了,我们也应该去听法吧!”极喜仍旧说:“帝释天呀,我现在忙于音乐,暂时不能去。”(译者:有些人,别人劝他来学院,他总说:“不行呀,我现在还要上班,以后再去吧。”可很多人中间就已经死了,所以,求法应立即求。)

世尊转***时,昙花园里昙花已全部盛开,香气遍满一由旬左右,这时自然派的外道极贤以为肯定是自己福报所显现。

后来,世尊到处广转***度化众生,去了很多很多的地方,象鹿野苑、王舍城、舍卫城、嘎雅过日等先后度化了五大比丘,八万天子,目犍连和舍利子以及他们各自的眷属二百五十等人。时舍卫城有一沙弥(Samanera),证得阿罗汉果位,具有种种神变,他依靠神变到各个地方去采花摘果,供养僧众(Sangha-dana)和自己的堪布。有一次,他到无热恼海池旁边去准备找水果,被外道极贤看见了立即呵责:“这是我的地盘,你不能到这个地方。”沙弥说:“这不是你的地方,这是我们公众享用的地方,你不能擅自独用。”外道与沙弥都说是自己的,由此而僵持不下,后来外道极贤说:“既然如此我们比赛神变,谁的神变厉害,地盘就算谁的。”结果外道极贤输了,沙弥便到花园里去自在地享乐。

此时,世尊的度众事业将圆满,准备趋入涅槃,便到了俱舍拉城市,(译者:泰国有佛涅槃时的像,北京卧佛寺的身像一样,当时我看到佛的身像很痛苦,实在忍不住掉下了眼泪。)这时佛想:我一生中该调化的众生基本上已调化了,现在还有最后两位,一个是三十三天(Tavatinsa)的极喜,一个是昙花园的外道极贤。世尊思维:三十三天(Tavatinsa)的极喜比较傲慢(Atimana),他肯定不会下来,我干脆上去度化他。(译者:所以,法王如意宝(Cinta Mani)出去时有这样的意义,有些高僧大德、居士到我们学院来听我们传法,他们没有这个缘份;而法王出去时,他们就可以得到调化。)到了三十三天(Tavatinsa)干达国王极喜的宫殿门口,世尊又想:极喜是很傲慢的,如果没有化现另一身相,直接显示自己身相的话,他肯定不会恭敬。故世尊幻化成另一干达国王的身相,手拿绿宝石的千弦琵琶对极喜说:“我们赛琴吧。”极喜听到后,一看是与他同样的人,马上想通过比赛折服他,便喊他进来,二人都拿着一样的千弦琵琶,开始比赛。比赛中,极喜的琴弦断了一根,照样能奏出不变的妙音,化身的琴弦断了一根同样能奏出妙音,直到最后,只剩一根琴弦时,他们都仍能奏出妙音,但没有琴弦时,化身依然能奏出不变的妙音。极喜却不能奏出妙音了,他的傲慢倏然消失了,心想:琴弦一根也没有了,他竟然仍能弹出妙音,便对佛的化身‘极喜’生起了欢喜心。这时,世尊才把自己的身相显现出来。极喜对世尊生起了很大的敬信心,于佛前恭敬祈求传法,也根据他的根基意乐,传了相应的法,他立即摧毁萨迦耶见,获得了预流果位。

外道极贤,此时看到昙花已全部枯萎,心里生起了很大的痛苦,心想:我原来身体很好的时候,昙花全开得很好,我现在已一百二十岁了,而昙花也渐趋枯萎,看来,我肯定会在短时间内去世了。他心里非常忧愁、痛苦,不禁恸哭起来。这时,有一个对他生欢喜心的天人告诉他:“你不要忧伤,昙花盛开不是因你的福报因缘而来,这里是金轮王的地方,金轮王或出世时,昙花发芽;金轮王开始执政或菩萨现证菩提时,昙花完全盛开;金轮王逝世或如来涅槃时,昙花枯萎。昙花的绽开、凋落非依你的福报,。,故昙花枯萎了,你不要这样痛苦、忧愁,也不要这样哭喊。”他听到后心想:我心里有许多疑惑,而今晚欲趋入涅槃,我应马上去亲近、拜见,一定能解除我心里的许多疑惑。便立即前往俱舍拉城。此时,世尊的色身在这里,阿难尊者在门外守护。外道极贤从很远的地方看到了阿难尊者,便祈求:“我听说佛欲入涅槃,而我有很多疑问请教,我相信能断除我的疑惑,如果不是很麻烦的话,祈求尊者一定允许我拜见。”阿难尊者观知世尊的化身还没有回来,所以想尽一切办法阻止外道极贤进去拜见。极贤再三祈求进去拜见世尊,阿难尊者告诉极贤:“你不要这么作,现在身体不是很好,你不要去麻烦。”极贤又再三祈求:“尊者,你不要这么说,因佛出世极难得,马上要入涅槃,如今若没有见到世尊的话,很可惜。我心里有很多疑问,无论如何,如果不是太麻烦的话,请尊者给我一个机会去见。”阿难尊者再三劝阻,极贤仍再三祈求。此时,世尊已从三十三天(Tavatinsa)返回,佛有天耳,知内外声音,听到阿难把极贤挡于门外,佛告阿难:“让他进来吧,我接见外道是最后一次了,我用‘善来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语传比丘戒也是最后一次了。”阿难应诺,把外道极贤带了进来。极贤十分高兴,于世尊前恭敬顶礼,并请问世尊:“现在外道有六大宗派,各有不同观点,请世尊开示,他们哪些是对的?”世尊告极贤:“我从二十九岁出家精进修行至今五十多年,已度化了很多众生,对法和非法能无误取舍,象我们这样的法门,外道确实是没有的。”世尊对极贤详细讲了八菩提支的很多教言,讲完后,外道极贤的一切障碍、疑惑和邪见,已全部断尽。得到无垢法要,他又在阿难尊者前祈求:“尊者是最主要的弟子,我愿在教法下出家,请尊者摄受。”阿难尊者便去世尊前祈求:“外道自然派的极贤愿在教法下出家,受持具足戒,请慈悲摄受他。”如是祈求后,世尊便以‘善来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语为极贤传了比丘戒,又传了一些教言。刹那间,极贤成为身著法衣,手持钵盂的出家人,精进修持,获证阿罗汉果位。在他的境界中:黄金与牛粪相等,虚空与手掌无别,诸天齐赞他的功德。这时,他想:今晚示现涅槃的话,我住世也无意义,不如提前趋入涅槃好一点(罗汉生死是自在的)。我应该对自己的身体作五种加持后趋入涅槃,他发愿:我于佛前趋入涅槃后,一、所有外道皆无法接近我的遗体,若外道来时我的遗体周围有大水围着,使他们无法靠近;二、若内道道友来则可以接近我的遗体;三、我的遗体内道者能抬动;四、外道抬不动我的遗体;五、火化(Sarira Nissanda)时,内道派梵净行者能把我的遗体点燃和熄灭,而外道派无法作到。他作了五种加持后,即趋入了涅槃。很多人听说极贤涅槃了,外道派说是他们的尊者,在路边、街头、各个地方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并准备迎回他的遗体;但内道说是自己的尊者,二派争执相持。后来内道人说:“如果是你们的尊者,你们亲自来把他的遗体抬走吧。”外道过来时,极贤尊者的遗体周围全是大水,他们无法靠近;内道梵净行者去时则可以靠近。他们对外道说:“看,不是你们的尊者吧,如果是你们的尊者,你们为什么进不来?现在依靠我们的加持,你们进来吧。”外道们依靠内道者的加持,得以接近尊者的遗体,进来后,内道者说:“如果是你们的尊者,你们就把尊者的遗体抬走吧。”但外道千百万人也抬不动,内道者又说:“你看,这不是你们的尊者吧,如是你们的尊者,你们为什么抬不动?”内道者便轻松地抬起了尊者的遗体去火化(Sarira Nissanda)。到了火化(Sarira Nissanda)场,内道者又说:“如果是你们的尊者,请你们把尊者的遗体点燃吧。”但外道怎么也点不燃,内道者又说:“不是你们的尊者,如果是你们的尊者,你们为何点不燃?你们看着我们点燃。”他们边说边引起了火,火燃得正旺时,内道者对外道们说:“如果是你们的尊者,你们用牛奶把火熄灭吧。”但外道怎么也熄不灭。内道者又说:“你们看,不是你们的尊者,是我们的尊者,我们可以用牛奶把火熄灭。”他们边说边用牛奶把火熄灭了。“如果是你们的尊者,你们可以把骨灰拿去供养。”但外道怎么也看不见骨灰。内道者说:“说明不是你们的尊者,是我们的尊者,我们供养。”说毕,内道梵净行者把尊者的骨灰拿来作了各种各样的供养。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前后因缘。世尊告诸比丘:“这是他前世的发愿力。在贤劫人寿二万岁时,印度鹿野苑有一位直智国王,他手下的一位大臣生了一个很庄严的孩子,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好⑴,大臣为孩子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依其种姓取名迦叶,大臣用牛奶、酸奶、油饼等精心喂养他。后来相士对迦叶预言:‘这孩子如果出家将成为如来正等觉,若在家则是。’当时,有一个小时候就与迦叶要好的婆罗门孩子¾¾无忧,听到相士的授记后,觉得自己要与他生生世世在一起,便告诉迦叶:‘您将来去森林中苦行的话,不要舍弃我,一定要带我去。’迦叶心里想:在涅槃时我不能舍弃他,但现在我不能答应他。于是在表面上答应了他。迦叶观察到人生的老病死之痛苦,便发

                       

注:⑴  八十随好: 

1)指爪狭长,薄润光洁

2)手足之指圆而纤长、柔软、

3)手足各等无差, 诸指间皆充密

4)手足光泽红润

5)筋骨隐而不现

6)两踝俱隐

7)行步直进,威仪和穆如龙象王

8)行步威容齐肃如狮子王

9)行步安平犹如牛王

10)进止仪雅宛如鹅王

11)回顾必皆右旋如龙象王之举身随转

12)肢节均匀圆妙

13)骨节交结犹如龙盘

14)膝轮圆满

15)隐处之纹妙好清净

16)身肢润滑洁净

17身容敦肃无畏

18)身肢健壮

19)身体安康圆满

20)身相犹如仙王,周匝端庄光净

21)身之周匝圆光恒自照耀

22)腹形方正、庄严

23)脐深右旋

24)脐厚不凹不凸

25)皮肤无疥癣

26)手掌柔软足下安平

27)手纹深长明直

28)唇色光润丹晖

29)面门不长不短,不大不小如量端严

30)舌相软薄广长31)声音威远清澈

32)音韵美妙如深谷响声

33)鼻高且直,其孔不现

34)齿方整鲜白

35牙圆白光洁锋利

36)眼净青白分明

37)眼相修广

38)眼睫齐整稠密

39)双眉长而细软

40)双眉呈绀琉璃色

41)眉高显形如初月

42)耳厚广大修长轮埵成

43)两耳齐平离众过失

44)容仪令见者皆生爱敬

45)额广平正

46)身威严具足

47)发修长绀青密而不白

48)发香洁细润

49)发齐不交杂

50)发不断落

51)发光滑殊妙,尘垢不著

52)身体坚固充实

53)身体长大端直

54)诸窍清净圆好

55)身力殊胜无与等者

56)身相众所乐观

57)面如秋满月

58)颜貌舒

59)面貌光泽无有颦蹙

60)身皮清净无垢,常无臭秽

61)诸毛孔常出妙香

62面门常出最上殊胜香

63)相周圆妙好

64)身毛绀青光净

65)法音随众,应理无差

66)顶相无能见者

67)手足指网分明

68)行时其足离地

69)自持不待他

70)威德摄一切

71)音声不卑不亢,随众生意

72)随诸有情,乐为说法

73一音演说正法, 随有情类各令得解

74)说法依次第,循因缘

75)观有情,赞善毁恶而无爱憎

76)所为先观后作,具足轨范

77)相好,有情无能观尽力

78顶骨坚实圆满

79)颜容常少不老

80)手足及胸臆前,俱有吉祥喜旋德相(即卐字)

心到寂静的森林中去修行。无忧童子知迦叶没带自己一起去便很生气:‘迦叶这么不守信用,本来答应带我一起去森林中修行,为何现在把我舍弃了?’几年苦行后,迦叶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便回到鹿野苑为众生转***。直智国王准备了各种甘美的饮食祈请迦叶佛去应供,并在迎接的道路两旁布置了各种花、香、伞盖、幡幢等,隆重地将迦叶佛迎请到王宫,敷起高座,请佛入座。此时,无忧听说迦叶已证得佛位回到了鹿野苑,并且接受国王恭敬供养。虽然心里很想亲近迦叶佛,但因旧怨未消不愿意去迦叶佛面前,只是站在远远的地方观看。迦叶佛知道无忧没来亲近自己,便遥伸右手,如象鼻一般把无忧拿到自己身边,问:‘无忧,你为何不来见我?为何不来亲近我?’无忧说:‘,您本来许诺带我一起去森林,可后来您独自去了,我心里对您生气,所以就不来亲近您。’迦叶佛告诉他:‘你误会了,我当初的意思是在涅槃时不舍弃你的。当时,把你带到森林中苦行有什么意义?现在我们的缘起成熟了,你自己发信心吧。’无忧此时才解开心结,他对迦叶佛祈求:‘,我愿在您教下出家受持比丘戒,祈请开许。’迦叶佛以‘善来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言辞为他传了比丘戒,又传他一些相应的教言。但无忧非常懈怠,没有精进修持。迦叶佛对他宣讲了寂静处的功德,让他去一个寂静处修持,他遵从佛意住了很久。后来,迦叶佛圆满了一生的弘法事业,准备示现涅槃。这时,很多天人互相告曰:今晚中夜,如来正等觉迦叶佛要趋入涅槃。也对无忧说了,他听后非常痛苦,心想:我虽然在教下出家了,但什么境界都没得到,非常惭愧,而今即将涅槃,不得不离开他,内心的痛苦无法形容。天人对他说:‘不要如此痛苦,我带你去那里,对你今生会有很大意义的。’天人便把寂静处的无忧带到迦叶佛处,迦叶佛观察他的根基给他传了相应的法之后,无忧灭尽了烦恼,获证了阿罗汉果位。此时,他想:中夜入涅槃,我还是先趋入涅槃好一些。便先于佛取涅槃了。带他来的天人想:无忧能趋入涅槃是我带他来得到加持的缘故,以这个善根愿我将来在释迦佛出世时,令佛欢喜,在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位,要先于佛趋涅槃。诸比丘,当时的那位天人就是现在的极贤,他当时是发如是的愿,今愿力成熟故,在我教法下出家证得阿罗汉果位,先于我而涅槃。”

世尊复告诸比丘:“还有另外的一段因缘。在很早以前,森林中有五百仙人,附近有一位天人,对仙人特别恭敬,尽力地保护他们。当时,如来正等觉、人天导师俱留逊佛(Kakucchandha Buddha)出世,,,他听到的声音后,生起了很大的信心。回来后,对五百仙人宣说了的种种功德。五百仙人听说后,对俱留逊佛生起了很大的信心,祈请天人带他们去拜见,于是天人就带他们去了。这五百仙人遥见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的庄严,心里顿时生起了胜于十二年禅悦的欢喜心,他们亲近如来,恭敬顶礼,祈求谛听的教法,观察他们的根基意乐,为他们传了相应的法,五百仙人全得到了无来果位。他们又再三祈求俱留逊佛,愿出家受具足戒。俱留逊佛以‘善来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语给他们传授了比丘戒,并传授了教言,五百仙人摧毁了萨迦耶见,灭尽了烦恼,获证了阿罗汉的果位。在他们的境界中:黄金和牛粪等同,虚空和手掌无别,诸天齐赞他们的功德。俱留逊佛圆满了一生度化众生的事业,准备趣入涅槃,五百比丘觉得:于佛后涅槃没太大的意义。故于佛前先趋入涅槃。此时,天人觉得:此五百仙人能得涅槃全是凭我的引导,我愿以此善根在象俱留逊佛一样的如来前,令佛欢喜,出家获证阿罗汉果位,先于如来趋入涅槃。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这位天人就是现在的极贤。以其愿力成熟故,今生于我教法下,令我欢喜,出家并获证阿罗汉果位,而且先于我涅槃。”

诸比丘请问世尊:“世尊,以何因缘极贤在临终前得佛救度,并证得罗汉果位?唯愿为说,吾等乐闻。”世尊告诸比丘:“不仅是现在,以前也有同样的因缘。诸比丘,那是很早以前,印度鹿野苑有位梵施国王,因为他有一匹宝马(宝马具有他人无法伤害主人的能力),很多国家都对他束手无策。因此,他通过各种手段对一些小国横征暴敛。后来,宝马去世了,消息传到黎宏国家,很多人特别高兴:以前梵施国王拥有宝马,我们对他束手无策,现在宝马已失,便可以伺机报复。梵施国王也知道这些情况,所以,他不敢迈出皇宫半步。后来,国王听说从北方来的马贩子贩来一批马,便对手下几个擅察良马的人说:‘各位,听说现在北方来了一批马,其中肯定有宝马,你们去观察,如果确实有,就把宝马连同所有的马匹全部买来。’他们遵命去观察,确有一匹宝马。回禀国王后,国王非常高兴,赏给马贩子很多银两,将全部的马匹都买下了。国王又得到了宝马,也不再惧怕他人的报复了。一次,他乘着新买的宝马去公园里游玩,黎宏国家的人们听说了很高兴,他们也不知道梵施国王又买了新的宝马,便率领四大军队将整个公园包围得水泄不通。当梵施国王正在公园里快乐地游玩时,突然发现被围,便惊慌失措,舍弃了所有的随从,只身匹马往回逃。而公园的四周,除了一个花池与横栏以外,全都兵马密布,梵施国王决定越池而逃,黎宏国的军队知道后,马上万箭齐发射向花池,箭射中了宝马,宝马内脏俱出。国王知道宝马已身负重伤,心里非常恐惧,想是难以逃命。宝马知道国王此时的恐惧心理,就告诉国王:‘国王,请您不要害怕,我虽已身负重伤,但没把您送回皇宫之前我是不会死的。’国王听后才得以安心。宝马忍着巨痛,一直坚持把国王送回皇宫才死。诸比丘,你们是怎样想的?当时的这匹宝马就是现在行持菩提的我,当时的梵施国王就是现在的极贤。当时我就是在他面临死亡的怖畏时解救了他,遣除了他的怖畏,今世我也是在示现涅槃前度化了他,解除了他的轮回之苦,使他得证罗汉果位。

诸比丘,另外,还有一段在我临死之时度化他的因缘:是在很早以前,掌管那嘎哇札城的耳朵国王,喜好打猎。有一次,耳朵国王率四大军队去森林中打猎,他发现了河边自由自在生活的五百只野兽,立刻令四大军队包围群兽,准备将他们全部擒杀。群兽知道被困,都很绝望,便四处乱窜,却找不到任何藏身之处,它们决定越河而逃,但个个身体矮小,都没有能力越过那条河。只有兽王,体大力强,它心里想:只顾自己逃命没有多大意义,不如借我身体来度大家。便对群兽言:‘各位,请不要慌乱,现在河这边没有军队,我卧在河里你们踩着我的身体跳到对岸,就有逃脱的希望。’说毕便走进河里,让群兽踩着它的身体度河,到最后一个野兽时,兽王已奄奄一息。这个野兽很担心自己不能逃脱,兽王便安慰它:‘你不要害怕,待你们全部解脱困境,我才会去的。’最后一只野兽也安抵彼岸了。诸比丘,当时的兽王就是现证得菩提的我,最后得救的一只野兽就是现在的极贤,其他的野兽是以前度化的仙人。当时也是我除其怖畏,解救了它们。现在,也是我在临近涅槃之际度化了极贤,除其生死之畏,令得圣果究竟之乐。”当时,世尊问阿难:“你有没有看见很稀有的事?”“世尊,阿难看见了。”“阿难你看见了什么?”“阿难看见了世尊幻化另一身去其它地方度化众生了。”“阿难,是这样的。为了度化众生,我将色身留在俱舍拉城,另一个幻化身去三十三天(Tavatinsa)度化极喜了。在临涅槃之际,有两个必度众生,一是天上的极喜,一是人间的极贤。极贤易化,而极喜傲慢放逸,故我亲临三十三天(Tavatinsa)调化他。”

诸比丘复次请问:“世尊,极喜造了什么业转生为三十三天(Tavatinsa)的干达国王,擅奏乐器?又造了什么业令世尊欢喜?请为演说,吾等欲闻。”佛告诸比丘曰:“此乃他前世愿力之故。早在贤劫人寿二万岁时,如来正等觉、人天导师、迦叶佛出世。当时,有一位擅于弹奏的琴师从南方来到鹿野苑,鹿野苑的直指国王对他特别器重,象对待大阿罗汉一样地作了各种供养。因国王对他欢喜的缘故,他在财富等各方面都很圆满,在鹿野苑常住,并享受着美好的生活。时鹿野苑有一位非常贫穷的居士,他看到这位琴师过着圆满舒适的生活,也觉得弹琴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心里很羡慕。心想:我将来能象这位琴师一样该多好!这位居士,他皈依佛门,一生守持净戒,在临终时发愿:以我皈依持戒的功德,愿我生生世世生于富贵之家,成为擅长弹奏的干达国王。(注:在藏史的记载中,干达国王是极擅长音乐的,故妙音天女有时也称为干达国天女。)或成为特别擅长音乐的人;(师言:这里大家尤其应该注意的是:一个修行人无论耳闻目睹到世间什么样的荣华富贵、奢侈享乐都不能生贪执羡慕之心,更不能这样发愿。发这些有的漏愿都是错误的,如发愿作巨富天人等。因为我们出家人一边作无漏的功德,一边回向发愿,愿很容易成熟,这样以无漏的功德实现了一个有漏的心愿,岂不太可惜了吗?我们在座的各位应该共同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的大恩金刚上师托嘎如意宝(Cinta Mani)等诸多传承上师都往生了极乐世界,他老人家得到菩提金刚授记后,一心一意猛厉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没有发其它的愿。我们还可以依据《普贤行愿品》、《大圆满愿词》而发愿,不能发、更不要发世间有漏不究竟的、无利自他的愿。不要象这位琴师一样贪图享乐,帝释天怎样都劝不动他去拜见世尊。今生我们藉往昔的福德幸遇如此殊胜的妙法甘露,得到一些无漏的功德,我们一定要发愿以此功德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虽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但全知麦彭仁波切曾教言:我们凡夫以信愿肯定能往生。往生极乐世界后,再来度化众生也很方便,对自他利益极大。应该把我们听闻、宣讲《百业经》的功德,回向我及一切有情无间往生极乐世界。以此短暂的人生所积的一切功德,愿我们生生世世不离上师三宝,同生极乐国。)他还发愿,将来在释迦世尊应化世间时,令佛欢喜,不作令佛不欢喜的事。诸比丘,你们是怎样想的?当时的这位贫穷的居士就是现在的干达国王极喜,以其愿力成熟故,他今生有如此之果感,又因我与迦叶佛的功德、事业相同故,今在我前,令我欢喜。”

诸比丘复次请问:“世尊,以何因缘,临涅槃时显现感受痛苦?惟愿为说。”世尊告曰:“不仅是现在,以前为度化众生也显示感受痛苦。在很早以前,吐美佳城有位胜者国王,他的王妃生下了一个很庄严的王子,他们为小王子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取名为胜利,用牛奶、酸奶等各种食物喂养着。他很快长大了,学习并精通了五明等一切世间法。后来,胜者国王告诉他说:“你现在应出巡体察民情。”小王子遵命于父王,便率众眷属出巡。不久,胜者国王突患重病,多方治疗皆不见效,不久就驾崩了。大臣速派人禀其父王驾崩,请王子速回宫中。可王子不愿回宫,并告诉大臣说:‘如果你们能行持十善,我自会回宫,否则,本人绝不会回宫的。’闻此,诸大臣立即颁布国内行持十善的条令,再请太子回宫,并发誓一定行持十善,太子这才肯回宫,继王位执国政。这位年青有为、正直慈悲的胜利国王常积资粮,作广大布施,求衣者施衣,索食者施食,并随缘布施象马等各种财富资具,他一直坚持这样的善举。奉行十善的人越来越多,行善者老死后即生天上,天人越来越多。帝释天想:为何天人增多了?人间是有,还是有金轮王出世?因天人增多只有如来出世与金轮王执政两个原因。这样思维之后,他又作了观察,才知道不是这两个原因,而是胜利国王实行仁政,令人们奉行善法,故天人增多。顿时觉得胜利国王如此行持无上菩提非常了不起,但他又转念一想:胜利国王的誓言是否坚定,如果坚定应该供养他,如果不坚定应该鼓励他。想毕,帝释天就变幻出很多乞丐和贫者来到人间乞食,他们祈求大臣:‘我们这么多人无衣无食,国王能否摄受我们?’大臣将此禀告了国王,国王答应满足他们的衣食,可他们祈求:‘我们不需其它的饮食,只需人的鲜血。’国王听后想:他们一定是非人,而不是真正的人。但为满足他们而杀害其他的众生是不应理的,我是行菩提道的人,唯有以自身的血肉来布施他们。国王便问他们:‘杀害其他众生是不可能的,我以自身的血肉来供养你们好不好?’他们听了很高兴,国王便抽出自身的鲜血供给他们,一块一块地割自身的肉来供养他们,同时胜利国王发愿:以此善根,愿世间无明愚痴增上的众生得到无上正等觉的果位。如此,幻化的乞丐和贫者都得到了满足。帝释天很内疚心想:我现在已给菩萨添了很多麻烦,应该加持他身体恢复。本来天人的甘露能加持人的身体马上恢复,但此时帝释天已无能为力。为了让菩萨生起欢喜心,帝释天便问:‘您供给我们血肉会不会不乐意或生后悔?’胜利国王说:‘我割自己的肉,抽自己的血没有一点不乐意和后悔,我一念及地狱、饿鬼、傍生之苦,更加使我生起悲心。’‘您这么说我们不太相信。’‘如果你们不信,我可以发誓,以菩萨和三宝的谛实力,若我对布施自身的血肉有一点不悦和后悔,则愿我身体不要恢复,若我对此无有丝毫的不悦和后悔,则愿我的身体立即恢复如初。’在发愿的刹那,胜利国王的身体已恢复如初。帝释天见此,非常高兴,便显现出自己本来的身相,于国王前顶礼、合掌作如是言:‘大菩萨,我给您添了很大的麻烦,请您谅解,我不是真正的乞丐贫民,而是帝释天。’说毕不见了。诸比丘,当时的胜利国王就是现在行持菩提的我,当时为了度化众生也是显现了痛苦,今亦如是。”诸比丘闻已,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建造都市丛林 · 给漂泊浮躁的心寄托一份信仰!


|我佛爱你|

接引人 · 重视人 · 服务人

以人为本 · 借事炼心 · 学佛做人 · 做人学佛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