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进口奶制品联盟

[校友·文] ​写给一中吧,不,写给自己吧.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小编说:

    

       今天的推送有点长~所以把小编说写在前面~


       近期,一篇来自16届校友的私人文章《写给一中吧,不,写给自己吧。》在网络上引起众多校友的传播和热议。许多校友被文章中的真情实意所打动,对作者青涩纯净的校园记忆引起深刻共鸣。然而,也有不少校友对关于一中老校区的处置问题提出了种种猜测和疑问。

       在此,校友会经与校方联系得到官方回复如下:


自1891年“博达书院”至今,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已有126年的办学历史。她历史厚重,文化精深;她俊彦辈出,桃李天下!为新疆、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被誉为“新疆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办学质量享誉全国。

如今,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壮大,第一中学步入了“一校三址”的办学新格局。2017年9月,北门校区高中部已全部搬迁至开发区绿谷校区。今后,北门校区和绿谷校区均为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的校区,一中北门老校区更是一中的根与魂!

目前,由于市第二中学修建教学楼,高中部学生暂时无处上课,同为市属兄弟学校,按照市教育局的安排,一中北门校区暂借于二中办学一段时间。二中高中部师生入住以来,珍惜一中的设施设备,维护校园环境整洁有序,相信借用期满后,一中北门校区精致素雅犹在,学俯气韵依然。

同学们,发展可喜,母校永在!欢迎每一位寻根母校的学子回家看望北门校区的同时,也来咱们的又一个校区一一绿谷校区走一走。


校方极为重视校友们对学校校区安排的疑问,

连夜讨论并撰写了官方回复。

上图为凌晨2点副校长高玥清老师给小编发来的回复原图


     

       经与原文作者联系,校友会公众号获准转载此篇文章并提醒广大校友勿信勿传关于老校区的不实信息。

       此外,本篇文章系原作者公众号首发文章,授权校友会公众号转载并标原创声明,拒绝其他转载。谦虚的作者再三强调:

      “原创,很个人化的文章,小学生记叙文,拒绝转载,看看就好”







写给一中吧,不,写给自己吧。



十月七日,离家前一天,心里还一直挂念着一个地方,想去看看,但是又有些迟疑,我问自己,真的要去看看吗。


去看谁啊,能看什么。


一中已经全部搬走了,老师们已经不在这里了,一中的学生已经不在这里了,这里完全空了,不但空了,以后、十月九日以后,就完全是市二中的地盘了,新校区已经取代了老校区,北门的一中已经只剩下一个恢宏但又虚空的大门了,上面镌刻着“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有点苍白。


我还是去了。


从大十字自治区中医院出来,踏上那条再熟悉不过的路,从天桥跨过中山路路口,路过铜锣湾,向北门走去,零下一度,西北风4级,双手缩在口袋里,有些忐忑,有些惶恐,我在想,我会看到什么,然后会想些什么,我加快了脚步,就像一个感觉模考考差了但还是很迫切地想要看到自己成绩的高三学生。我越走越快,也越发害怕,越发害怕、越走得快,心底有个低沉的声音在回荡——“你到底在靠近什么,你到底会触碰到什么。”

我到了。走到台阶下,深吸了一口气,真冷。站在校门口,注视着沉默的校门,还有上方厚重但苍白的“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透过校门,看到校园里空无一人,冷清,然后环顾周围,看到了许多当年熟悉的小店。

尔力还在,但没那么热闹。文教书店似乎状况不太好,不知去向。学辅书店也关门了,不知道是不是去新校区那边了。炫彩还开着,似乎没什么变化。嘉欣倒也还好。蓝梦和往常一样,也无风雨也无晴。


以前进学校,要么是穿校服,要么有老师来接,但这一次,好像只有我一个人,于是站在校门口来回踱步,在思考一个像样的借口,能让保安把我放进去。“我是一中前两届的学生,这次回乌鲁木齐了,听说一中要搬走了,想回来看看”?,扯淡吧你,和保安谈怀旧你怕不是失了智。“我是一中前两届的学生,现在很想上卫生间,刚好路过一中,能不能让我进去上个卫生间呢,10分钟就可以了,我可以把我的包押在这里”?嗯,第二个理由听起来还不错,并且以前确实用过这样的套路,就这个吧。进了门卫室,看到了熟悉的、曾经多次与之周旋的保安叔叔,我开始了表演,自认为把计划B实施的不漏破绽。但是保安说,“卫生间在楼里,所有的楼都锁上了,封校了,谁都不让进,十月九号二中要搬进来了”,我多次央求,哪怕只是在距门卫室10米的校园半径内活动,都被毫不妥协地拒绝了,我的表演到此结束,很苍白,很滑稽。


      转身走出门卫室,但绝没有半点离开的意思,我知道透过学校的大铁门可以看到学校的一部分,从旁边停车场的栏杆那里也能看到校园的大部分,不能走。

      于是我决定,就站在大门这里,先看看吧。

趴在铁门上,痴痴地望着学子大道——这条长度不超过50米的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每天上下学要走的路,路旁的树还绿着,尽管气温已经到零下了。不知不觉想到了以前,想到刚考进一中时满怀着兴奋和敬畏走在这条路上。想到高一脚踝骨折打钢钉时有那么多好哥们儿照顾你,扶着你上下学,扶着你一遍又一遍、慢慢地走着这条路,扶着你去学校里每个你要去的地方,从不让你孤身一人,从不让你只有两支冰冷的拐杖做陪伴,那段拄拐岁月从生理上讲蛮痛苦的,但回想起来一直都让人觉得很幸运、很感动,也永远不会忘记。又想到高二高三的时候,和老朋友一起在这条路上分享的趣事和倾诉。想到高三的自己也时常一个人用最快的步伐穿越人群追逐效率,用最不一样的步伐与态度,享受一个人的宁静与自如潇洒。想到很多,感慨很多。


目光向左移动,又一次看到了2017届的高考喜报,上面有不少熟悉的人,当年向你寻求帮助的学弟学妹们,他们的相片和姓名像钥匙一样打开了通向过去一年的大门,从刚毕业时给他们的经验分享会,到寒假摸底和7、14、15三个文科班的老师学生的聊天,到博雅计划的审核,到统筹高考加油视频,到很多很多一对一的聊天,再到出分后和朱冀海老师最后一次聊天。细细一想,离开一中来到北大后的一年里,是2017届的学弟学妹们让我和一中之间依然有很真切而温热的联系和纽带。看着他们在为高考奋斗时的样子,也就是在看一年前的自己啊,也是在寻找自己曾经的模样,也是在“认识你自己”。现在,你们也都和我一样,成为了所谓的“大学生”,曾经我们之间没什么差别,现在,更没有什么差别了。在一中,被很多人帮过,也帮过一些人,想想也觉得对于这所学校没有亏欠太多了吧,最不喜欢亏欠和辜负,不亏欠、不辜负的感觉真好。祝身边来过的人,一切都好吧,来路加油。


这个痴痴的故人傻傻地趴在冰冷的大门上足足有半个小时了吧,看到很多,想到很多,热泪盈眶。


Jesus Christ,time flies.


然后我走向停车场,去看学校的另一个侧面,路过令人难忘的“蓝梦超市”,听到那个很有人情味的超市大妈在和别人唠嗑,然后超市里进去了一个老爷爷,穿着一中的冬季校服,可能是他孙子或者孙女的吧。或许,回忆无处安放的不只有我们这些老毕业生们,还有这个曾经每天给孙子孙女送中午饭的老爷爷吧,还有这个超市的大妈,还有门口文教书店的阿姨,还有很多不在这里上学但,一直陪伴在这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这让人想起了《三峡好人》,想起了大变局中小人物们的“失”与“寻”,一中的搬迁,倒也谈不上是大变局,但也一定算是一种时代的流转吧,它不仅牵连到过去这所学校里的人,也牵连到这所学校周边生活的人,路上听到有人说“这原先是一中,但现在搬走了,以后就是二中了”,那么我是否可以说,它的搬迁,对常年生活在乌鲁木齐的人而言,也是会在心里荡起或大或小的涟漪吧,毕竟这是一中。


进入停车场,走到黑色栏杆旁,清楚地看到了一中的操场和三栋主楼,这个250米一圈的不大的操场承包了我脑中大部分有关在一中“运动”的记忆,篮球赛,运动会,数不清个数的5km,数不清圈数的遛弯儿,数不清高三打烂了多少个羽毛球。


然后一眼看到了最无法忘记的那里,四楼的、过去高一八班、也是高三十三班的阳台,在那个阳台上,你能看到无穷的风景,你能看到下面来来往往的人,你能让时间静止、然后只是发呆,你能看到太阳落山时,夕阳打在天竺苑某家住户的玻璃上,然后折射来的温暖的光,然后你幻想以后的某一天,自己能坐在自己拥有的房间里的落地窗旁,看太阳慢慢落下去,然后你还能在这个阳台上看星星,在晚自习时跑到阳台上看着布满星星的夜空,一个人,或几个人一起,唱着熟悉的歌,有时你陶醉于唱歌的样子还会让教室内自习的人忍俊不禁。当然,你还会在这个阳台上,做吕老师发的成吨的数学卷子,做薛之谦饭友老雷的英语阅读,做让人写到手软的文综。你能在这个阳台上和好朋友们侃天侃地,肆意开车,毫不顾忌形象,只是放声大笑,然后再等上课铃打了以后,一群人余兴未尽似的笑着走进教室。你还能在这个小小的阳台上,做很多事情。

假冒的乡村重金属诗人潘新宇曾说过,

“没有阳台,生活该会多么乏味”。



向右看,是那栋有图书馆、实验室、演播厅还有天文馆的楼。图书馆有点小,但是书蛮多。高三下学期时基本上天天中午都要去三楼的一间物理实验室学习和睡午觉,特别感谢曹璐和舒瑶,是她们带我进入这片安静的有如世外桃源一般的“圣地”,外面的北门总是很喧嚣,但处于喧嚣之中的那间物理实验室却异常宁静,很温暖,很安全,像一个秘密基地。多亏了总是很安静的璐璐和cell,感谢她们照顾和体谅对睡眠节奏和睡眠环境十分敏感和挑剔的潘新宇同学hhh。



关于演播厅,自然是忘不了的,和耶莲娜(耶耶)、陶诗颖(淘淘)一起作为“耶,蟠桃”组合以一首“Writing’s on the wall”拿了文艺汇演的第一名,那时情景依然历历在目,那时旋律依然不绝于耳,那时荣耀依然振奋人心。So impressive and so brilliant is that period of time. 很幸运自己有一个很不一样的高三。

附上藏过的图,hhh。


      天文馆和那个巨大的天文望远镜,还有神奇、潇洒而牛逼的高兴老师,想必也是一中的独特标志吧。



向左看,是老师办公室的那栋楼,高中时,基本上每天都会去老师办公室找老师问问题。上大学后每次回来,都能在熟悉的地方,找到熟悉的人,田田、吕小姐、老雷、艾老板还在大办公室里同样的地方,老杨、洪老师、小慧姐也依旧在政史地办公室里的老地方。以后在新校区,该去哪里才能找到他们呢。新校区那么大,迷路也不是不可能,哈哈。一个老毕业生像个萌新一样在新校区里徘徊、迷茫、不知方向,想想都觉得真有趣。可能是明年夏天了吧。


这是十三班五美。 咦,好像还差个老雷hhh



       眼前的健身器材似乎你不久前还用过,操场上的3号跑道上好像还有你不久前跑5公里时留下的脚印和撒下的汗水,它们离你那么近,又那么远,一道纯黑的铁栅栏把你们隔开,你在外面,它们在里面。


       不,或许是你在里面,它们在外面。

可以信誓旦旦地说,我不仅在这所学校学习过,我更在这所学校里生活过,笑过,哭过,痛苦过,无奈过,依赖过,信仰过。这所学校给予我的太多了,成长,痛苦,淬炼,荣耀。现在它走了,它不在这里了,现在它空了。而我,追不上,也不必追。

       或许保安不让我进去,也是一件好事吧,我也害怕如果自己进去了,就很难出来了,如果进去,我一定会把过去走过的每一条路重新走一遍,一定会站在熟悉的点上把脑海中所有温存的影像再回放一遍,倒带,从头再来。我会被这些黑色的铁栏杆和冰冷的铁门锁在里面,被困在这里,也被自己所困。

       这所学校犹如围城一般,三年在城中努力地生活只为离开这座城去追逐更高处更壮丽的风景,出城后却又时不时渴望回来,寻求依赖,寻求慰藉,寻求熟悉、稳定与安全感。彼岸存在的前提是彼岸永远到不了,那么故地存在的前提便是永远无法真正回去,很遗憾,我永远不再可能有当时的那种心境,没有这种独一无二的心境,我也就永远不可能真正回去。


故地难回,且就只留作遥望吧。

旧事难忘,且就只留作缅怀吧。

正是山河故人,正是江河故地。



       人,生于过去,从过去里认知自我的存在,也从过去中寻求自我存在的意义,在面对未来和新世界时,生命个体所拥有的全部的武器与资本,全部的姿态与性格,都是过去所给予的。但是过去存在的前提,也正是回不去。向前看吧。



走的时候,很有趣,也很有深意。停车场的大铁门,锁住了,我出不去。徘徊了好一会,也没有叫人,没过多久,一个老妇人从停车场里一间极简陋的房子里出来了,她说:“我给你开门”,我认得她,每周五的下午来学校里每间教室挨个捡拾废旧塑料水瓶的老阿姨,就是她。三年了,每周五下午,她都会出现在教室和教室的阳台上,也会经常出现在学校的大垃圾箱旁边去捡瓶子。我现在终于知道她从哪里来,也或许是最后一次看到她吧。



双手冰凉,脸被吹得生疼,十月的乌鲁木齐,太冷。到了去中医院取药的时间了,妈妈已经在那里等我好久了。我该走了。再见了,一中,再见了,历史比北大还悠久的博达书院,再见了高一八班和高三十三班。


让我再看你一眼,从南到北,像是被健康路蒙住的双眼,请你再讲一遍,关于那天,穿着校服的少年,和一袭红裙的田田,我知道,那些日子,就像青春一样回不来,代替回忆的也只能是无可奈何,我知道,逃过的自习,也会随青春一笑了之,让我困在这里,纪念你。我知道,这个世界,每天都有太多遗憾,所以,

       你好,

       再见。



回家的每一天,都很充实,都很美好,负能量和情绪一点一点被故乡的一切消解和稀释。只是看到红山时,会突然凝噎,会抓不紧方向盘。只是天气一直都是阴的,还下了雪,直到该走的那天,才看到乌鲁木齐该有的晴天和太阳。有点难过,没有在那片原野上看到十月份的夕阳,没有看到太阳落山时,金光闪闪的整个世界,嗨呀,总是要有些遗憾,不是吗。回家时只背了一个装了一半的书包,离家时则背了一个满满的书包,还提了两个大袋子,很多酸奶,很多衣服,郑重地告诉寝室里有七、八双鞋子的自己一年内不要再买鞋子了,然而还是在妈妈的鼓励下买了,郑重地告诉自己这次逛街是为了买一些休闲的衣服,离开商场时,还是提了一大堆运动装回去。这,或许就是家吧,在你疲惫和受伤时总能容纳你、抚慰你,然后让你重新充满力量和斗志,还让你带够干粮和酸奶hh。

龙应台说,你告诉我,什么是家,我就可以告诉你,什么是永恒。

若要让我说一句对于家的感觉。那么,

家是起点,却也一直伴你前行。


10.8中午,坐上了前去北京的火车,10.9晚上,到达了北京。火车比飞机慢很多,但“慢”带给我的感受要远比“快”更多,也更深,更温暖,更可靠,更安静。火车紧贴在大地的身体上,穿越山脉,穿越原野,穿越村庄,穿越城市,穿越荒漠,穿越河流,穿越很多人的家乡,走过半个中国。连绵的铁轨一寸一寸地丈量着你所走过的路,也丈量着你与家的距离,更丈量着时间。白天,每一瞬间你都能看到新的风景,如此真切,如此生动。而最迷人的就是火车上的夜晚,当熄了灯,大家纷纷入睡,整个车厢都安静时,你坐在窗前看着外面稀疏的灯光和几颗星星,你能听到的,只有铁轨和车轮间不停的、有规律的碰撞声,你深叹一口气,一切都那么安静,一切都似乎尘埃落定,这一刻,你的精神是无比自由的。

这趟Z70列车一路上除了在始发点乌鲁木齐遇见了晴天,其余的路程全都是阴天,甘肃、宁夏、山西、河北,都是阴天,前半程在下雪,后半程在下雨,目的地北京,也在下雨。但是我,没有伞。

令人感动的是,最终,在北京大学东门地铁站下了四号线后,有个好哥们儿和一把伞在等你,尽管,已经零点了,木兰,哥很满意hhh。


这篇小学生记叙文,是写给一中的,但更重要的,是写给自己的。很多东西,不写出来,只是留在心里,或许只能把自己困的更死。不吐不快,便一吐为快。

不论怎样,你Pxy还是那个你,不论哪一个侧面,都是真的你,你从不是单向的,你也从不曾试图表现的单向,尽力去原谅、去拥抱那个矛盾而多向的自己吧。


  

      层楼终究误少年,自由早晚乱余生。


      怀旧是病,你tm得好好治一治。少一点情绪,多一点实干。少一点感性,多一点理性。少一些驻足彷徨,多一些莫怂且干。少一些熬夜,多一些早睡。少一些麻辣油腻,多一些清淡爽口。少一些体脂率,多一点骨骼肌。减重增肌,好好学习。

      潇洒一点,自如一些。



太阳照常升起,不管永恒在哪里。

那么就继续走,继续走。

这篇小学生记叙文,到此,就算是结束了吧。

写给一中,更写给自己。

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吧。


记得这是2017年的4月。

这是4月21日晚20:16分的一中。

是晴天,是春天。



本篇文章来自于2016届校友潘新宇(微信公众号:日落山谷暮云来)


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校友会

● 关注请点击标题下的蓝色字或加微信号 i5xiaoyou

● 欢迎各位校友投稿,内容不限,形式不限

● 更多功能和信息请在公众号下方菜单中获取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