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进口奶制品联盟

人绕着他们的寺庙、城市,村庄边走边念经、数佛珠、摇转经筒,于是几百万个经筒一同壮观地转动,这就是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Tips:点击上方蓝色【嘎昌都】可以关注我们!---





前 言


在大多数语境中,“客观”纯粹是时间纬度上的发展比较,其中杂糅了很多模糊、善变、谋略的感情因素,比如当某人对藏区社会发展做一个客观评价时,一般指对过去的藏区与现在的藏区发展的看法。无疑,这是一种历史性的比较,然而,客观的比较还包括空间维度,空间更多的涉及到权利、尊严、意义等等。


本文摘自《与人》,作者:沈宗濂




人的生活   

沈宗濂 | 


    主要有三种人群:牧民、农民和城镇居民。


牧民的生活与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在位时没有太大的区别。他们穿着生羊皮制成的庞人无比的藏袍,一直在的北部高原过着游牧的生活,许多人到此也没见过城镇的模样。他们有着古铜色的皮肤,强壮的体魄,有一种高贵的神态,使不少旅客想到美国的印第安人。


妇女把长发梳成许多小辫子,再束成一个大辫子垂在颈后,用红、黄色的彩石串艺术地装饰着。有些妇女的头发上披盖着一大块布,布上缝满了银钱铜钱和贝壳,每走一步,浑身都叮当作响。


一年中最冷的季节,他们都南下到雅鲁城市江流域,以换取茶和大麦这样的生活必需品。他们迈着大步来到为数不多的城镇,充满了好奇并赞叹不已。他们带着孩子,赤身的婴儿从羊皮藏袍的衣缝小探出头,就像袋鼠一样。他们想不通,为什么这么多人宁愿住在如此拥挤的地方,而不去别处活动活动。伴着第一缕春光,他们匆忙举家北上,唯恐赶上他们所不习惯的炎热的天气。



与南方的同胞比起来,牧民的饮食比较充足,他们的牲畜提供了足够的食物。家养羊和牦牛以及草原上众多的瞪羚和羚羊保证了他们所需的蛋白质和脂肪,这些脂肪也就是酥油,溶于茶水来饮用。碳水化合物来自大麦。


他们还有丰富的各色肉食,牛奶或羊奶,以及他们嗜好的酸奶。拥有一千头、二百头牦牛,就能过上自给自足的富裕生活,而在当地这可能只属于中产阶级,他们是最幸运的人群。




居住相对固定,但不能这样无忧无虑生活的是农民。他们被束缚在他们开垦了的土地上,还要受土地的主人——贵族和地主奴役。他们比牧民长得矮小,其精神生活的空间更加狭隘。尽管人们普遍认为,是非农业地区,但去过那里的人估计,当地至少六分之五的人以务农为生。那儿的土壤是冲积土,多靠风吹来的沙土在砾石和鹅卵石上积成一个土质层,颜色呈浅褐色或灰色,依所含腐殖质而定,其腐殖质含量相当稀少。


为了便土地肥沃,人们用人粪、牛粪灰施肥,有时也用河流泛滥后的淤泥。农民知道一些轮种休耕的粗浅知识,但却不系统地实施。那儿几乎没有水利灌溉设施,基本是靠天吃饭,可雨水老是在需要它的时候躲得无影无踪。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藏农用最原始的农具生产出糌粑即大麦(的主食)、萝卜和极稀少的土豆。其实不少地方是宜于种土豆的。有些豆类是冬季马匹的饲料


低地生产小麦、荞麦和粟米。饲养耕牛和奶牛是他们的副业、除了从六月中开始的短暂雨季,牛几乎只以麦秆为食。由于长期营养不足,牛品种已退化到可悲的地步。由于牛奶、酥油、奶酪(晾干后视作美味)的数量有限,所以在农业区比较珍贵。




农民一般穿自家毛纺的深褐色或灰色的长袍和裤子,不劳动时,穿一双同样料子做成的鞋。他们喜欢只穿一只衣袖,另一只袖子随意地垂在背后,这是所有人喜爱的着装方式。农妇穿着深色的无袖长袍,宽大的袍子在背后对折起来,束一条腰带。长袍里面是一条衬裙,她们不穿裤子。以彩色横条为图案的围裙代表已到青春期。

‘’

另一个成年的标志足头饰——巴珠,一个红色叉子形状的妆饰,紧扣在头顶,头发从中分缝儿,梳成两条长辫。这个头饰是用红羊毛线缠绕在麦秆上制成的,上面点缀着类似红珊瑚的仿制品。在后藏另有一种流行的头饰,是两耳之间经过头顶形成一个半弧形的头饰。因为每大拿下头饰非常麻烦,所以妇女都戴着它睡觉。




从取水到沏茶是妇女主持家务的必需。在所有的茶中,人都偏爱四川茶,这种茶要先在少量水中冲泡加上苏打,然后与更多的开水、盐、酥油一起放入一个长木桶,再用一根长棍上下用力地搅拌五分钟左右。这根长棍的底部有一个软垫,其作用如同打气筒中的活塞杆。对于穷人来说,茶既是饮料,也是吃饭时就糌粑的汤料。多数穷人认为,酥油用于沏茶太奢侈,他们饮茶时放一小块酥油在杯里.边饮茶边小心地把浮在表面的油块在一边保留起来,以备最后拌糌粑之用。


···


商人、政府职员和手工艺人,这些城里人的衣着要讲究得多,最考究的当属贵族家庭的女性成员。城市男人在藏袍里向都穿着棉制或丝制衬衫。无论贫富,每个男人都在右耳垂卜戴一小块绿松石,表示斯文高雅。商人和平民的左耳一般戴一个镶有绿松石的金属耳环,而贵族和知识分子的左耳则挂着一串垂饰,两头是两个小橄榄形的绿松石,中间嵌着一颗珍珠。只有在政府任职的贵族才允许在头顶盘两个发髻,而其他人,从贵族到百姓都只能梳一条辫子。




一到节日,城市妇女就穿上敞领丝绸衬衫,大多是粉红色或绿色。贵族妇女只喜欢丝绸和锦缎制作的衣服,她们的围裙以彩虹为图案,并以金丝缎镶边,非常好看。头饰上的珍珠和红珊瑚,想必价格不菲。她们的胸前佩带着镀金镀银的护身符盒子,大小犹如香烟盒,精雕细刻,外面用红宝石、绿松石甚至钻石装点。每逢节日,妇女会尽可能多地在身上披挂珠宝和装饰,这要耗费时装专家的好几页纸才能详尽描述。




上层一天的日程安排大约可以概括如下:早上六至八点间起床,先拜家神。洗手后,老爷或夫人用一根孔雀翎或是一种叫做擦库沙(TBa—Ku—sha)的印度植物,一边到处洒净水,一边重复三遍“喃嘛眸”来净化环境,然后坐下来念经。由于一口气要连续念数小时,所以事先要饮足茶水。


···


所有的人都习惯一日两餐,一次是上午十点,一次是下午五、六点。尽管款待客人的时候他们慷慨得近于浪费,但他们的日常饮食还是相当简单的。无论贫富,主食均为糌粑,揉成团,用茶、酒或水送下。中产阶级用牛肉干、羊肉干和辣椒来调剂饮食,贵族则有一两道内地莱。人不太重视蔬菜,有些人认为,蔬菜仅有益于动物,肉类更适合他们的胃口。但矛盾的是,他们的信仰禁止杀生。不过,的土壤贫瘠,气候寒冷,一个严格的素食主义食谱是不切实际的,所以人自有理论:任何佛教规则都会因为适应特殊条件而有例外。他们只有节制地杀少量的牛羊这样的大家畜,虽然牺牲了几条性命.却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不为罪过。杀死许多小鱼做一顿美餐才是真正的罪孽。




晚餐也是如此。只有少数的美食家才会有一种全新的变化:吃配上肉和蔬菜的米饭或面条汤。一到晚上要多多念经念咒,天黑不久便就寝,因为点灯对大多数人来说过于奢侈,只有付得起灯油钱的人才可以晚睡。每个人都要在睡前祈求佛的保护,这样才可以高枕入眠。

···

人的精神世界充满了毁灭的威胁和险恶的因素,所以屋里屋外处处都供奉着神灵:控制五方(东西南北中即宇宙)的帝王,支配空气、水、地球的君王,以及带来横死暴卒的罪恶精灵。另外还有数目众多的活精灵或女巫(有些骑在扫帚上)。他们都在有意无意地伤害人类。另一方面是与此相对应的精神慰藉:佛(佛祖)、法(教义)和僧(僧众)这吉祥三宝带来的宽厚慈爱。




···


是盛产奇迹的圣土,宁玛派创建了一种有效禳解抚慰恶魔的活动。萨迦派的座主一直控制着的所有巫觋 (女巫男巫),只要他一开始念经,当地的巫觋们便不由自主地边跳舞边哀嚎着来到他的面前。据说,他甚至向这些巫觋征税。




在后藏的杂鲁寺(Zha—LU),,食物均从一个小窗递进去。每隔十二年,他们中间会有一个人运用控制风的特异功能飘出天窗。他穿着猩红色的外套,白色的围裙并佩有一条腰带,迈着敏捷的步伐游遍卫藏地区所有的重要城镇,用七天的时间走完五百多英里的路程。为了得到他的祝福,所有人都抢着布施钱和献上哈达。另外流传有一个著名的尼姑,住在距离拉萨两天路程的地方,她一直向人们预告三代人的命运。还有一件怪事,色拉寺里有个可怕的磨,在开磨的时候就滴下人血,都说那是受诅咒的人的血。


···

如果没有吉祥三宝的护佑,人几乎一分钟都无法生存。他们随身带着护身符和可以携带的神龛来驱邪免灾;竖起家族的祭坛以守护房屋;建立祈祷墙、佛塔、庙宇、寺院来保护他们的城镇和村庄。他们永远征祈求众神息怒,赎罪仟修,积累功德并朝拜圣地。他们无休止地诵经,不停地捐献,坚持不懈地占卜、解读神谕,以求平安。




他们从一切现象中看出具有深远意义的轮(khor),。太阳、月亮围着地球旋转;所有的生物围着轮回的轮子旋转;生命环绕着神圣的载体永远地旋转,这个载体可以是一个座神山、一片仙湖、一座佛塔、一面灵墙,或是一位圣人。总之,要让每件事都转动起来:佛珠在指间滚动,转经筒显示着神圣咒语在转动,还有用手指拨动的台上的轮子,可以随身携带的手摇经轮,风力吹动的小轮,人力推动的大轮和水力驱动的巨轮。轮中有轮,都在不断地转动。我们不妨想象一下所有的人绕着他们的寺庙、城市,村庄边走边念经、数佛珠、摇转经筒,于是几百万个经筒一同壮观地转动,这就是。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