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进口奶制品联盟

岛城公交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八六年春节前夕,我随父母从东北沈阳迁回父亲阔别三十余年的家乡 - 山东青岛。

      在岛城的前几个年头,全家暂住在金口一路坡顶处,父母所在单位的办公楼里。父亲的办公室在一楼,我们全家住在二楼。

       那是一座建于三十年代的两层别墅洋楼,千载花岗垒筑,百年洋槐翠拥。我的房间在二楼的最南端,由旧日的花房改造而成。房间东、西、南三侧都有面海的偌大木窗。凭窗远眺,鲁迅公园、八号码头,港口的军舰炮艇,海面上的点点白帆,以及远处薄霭笼处的薛家岛屿,尽收眼底。

       抵青那年,我刚上初中,就读于青岛市第二中学。岛城地属丘陵,市内街道鲜少平坦笔直,而多蜿蜒起伏。从住所大院顺坡而下,步行七、八百米,直到坡底平整处,丁字路口的左侧就是学校的正门了。正是因为岛城高低曲折的道路不太方便自行车的骑行,所以八零年代的市内公共交通已算是发展得比较好了。 

        二中是全市最负盛名的中学,汇集了市内远近五区众多优秀的青葱学子。那个时候的中学都还是走读,因此,二中校门前自然也就成为了各路公交车的交汇中心。其中最重要的几条公交线路,6路、25路、1路,都有车站位于校门附近。

         6路公交车的车站,往西进方向的,位于莱阳路的尾部,正对着二中的东侧边门。车站后面临街冷饮铺子里的雪糕、崂山可乐,以及之后上市的大肚白瓷瓶酸奶都是学生们垂涎三尺的美味。

        向东方向的,位于太平路上的人民会堂对面,由初中部校区大门向西左拐,沿途是自来水公司临街的一排平房,后来陆续开起了各类小饭店。学生们便常常会饥肠辘辘地置身香气弥漫的站台,苦苦等待着归家的公车到来。

        6路公交车横穿市南区,西端起自中山路北头的大窑沟。整个二十世纪里,中山路都是岛城最繁华的中心商业区。一路上好吃好玩的去处可真不少。劈柴院的豆腐脑、青岛饭店的大肉包、还有市食品商店的娃娃头雪糕、海滨的麻辣海带丝...... 当然春和楼的香酥鸡是轻易吃不起的,但三角地的羊肉串也大可解解馋。

       中国和红星,座落于青岛食品店两侧的电影院是学校集体定点的观影场所。。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西方个人英雄主义和港台小资产主义的不断渗透,《第一滴血》、《野鹅敢死队》、《燃烧吧火鸟》、《海市蜃楼》也陆续从角落里的录像厅大大方方地走进了公开的大银幕。王朔的电影也曾风靡过一阵子,《顽主》、《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在玩世不恭的文痞外衣下,更是有着八九之后的颓丧无助吧。

       中山路和胶州路交叉口的新华书店是学生们的求知圣地。这里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望向外面世界的窗口。那个年代,在书店里是买不到课堂上的教材的,也没有需求去买什么课外辅导资料。那里最吸引我们的是那些《读者文摘》、《音像世界》、《体育画报》和《舰船、航空知识》等各类杂志书籍。记得在八零年代,大陆的文学小说主要刊登的渠道是《人民文学》、《小说月刊》、《十月》、《啄木鸟》一类的文学类杂志,很少得以独立成书出版。这倒也方便了我们可以广泛涉猎众多不同作家的作品。

       书店中的音乐磁带柜台往往是最多拥趸的地方,尤其是当有新的专辑出售的日子。常常因囊中羞涩,买不起正版歌带的孩子们,便设法向他人借来,再用双卡槽的录音机进行翻录。同样可以反复聆听,爱不释手。

       每到圣诞和元旦前,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贺卡会摆满柜台。心有千千结,语有万万千,化作几字知心言,誊写卡片间。

      在中国剧院的对面还有一家逼仄拥窄但古色古香的中国古籍书店,多是售卖一些古代章回小说,字帖图册。偶尔也能从中淘到自海外发行的竖版武侠小说来,但那对于学生的购买力来说,价格已是高的令人乍舌。

        一路上,还有着环球商店中蓝天牌运动服和回力鞋,国货和东方的鞋帽百货,即墨路上的水磨牛仔裤,市场三路的年货炮仗摊......全都随着6路公交车的前行,从记忆中缓缓驶来。 

      6路车,经广西路、常州路,转入太平路;过了人民会堂和二中,再折入莱阳路;沿途的鲁迅公园、水族馆、第一海水浴场的黄金海岸线,佳景联翩、美不胜收;再经过跑马场的满地绿茵和挺拔水杉,至茂树成荫、花团锦簇的中山公园停驻脚步,结束旅程。


       同样从大窑沟发车的26路,则继续东行,依列巡行过北海舰队机关驻地、疗养院区,大湛山村,抵达东端终点彩印厂。途中,也可不妨下车信步踱入幽美静谧的八大关,迎着朝阳,面朝大海,神往在花石楼五彩玻璃窗外;抑或披着晚霞,沿着蜿蜒起伏的小路,细赏绿树繁花。


       31路公交车,据城市东拓需要,开通于八十年代。在中山公园处接续6路车,一路向东,抵达岛城东部更远的北海船厂和青岛大学。行程窗外,有举架巨轮、高知学府,也有菜地家畜、鸡犬相闻,互映成趣。 

        岛城的另外一条重要交通干线 - 25路,西起团岛,一路兜兜转转地北折东进。 这条线路上,有着最多的重点院校。从贵州路的一中,到太平路的二中,齐东路的三十九中,延安一路的十五中,延安路的十九中,几乎囊括了岛城大半的重点中学。沿途的太平路、江苏路、大学路小学也是岛城名冠三甲的小学。若在加上大学路段的岛城第一高校 - 海洋大学,25路,堪称学子之路。


         八八年底,我随父母从金口一路的老屋迁到湛山寺旁仰口路的新居。每日乘坐25路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经常于放学时,自大学路登车,途中随心情选站下车访友。三十九中、十五中、十九中里,都有着要好的小伙伴。当时没有任何即时通讯工具,只能愿不期而遇,却也有乍逢之喜。

         在延安路车站旁的一间简陋平房里,曾经有家岛城最早的图书出租店 - 三联书屋。办张租书卡,屋內三壁到顶的藏书,每本租金只要3到5分钱一天,随意选读。刹时间,这里成为了众多学生们放学必去的熙攘处所。甫进店门,就仿佛已经拥有了整个文学世界,幸福而充实。


        25路车对于乘客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的整条线上几乎链接了市内所有的其他重要公交线路。

         栈桥站处, 除了有前文提及的6路和26路亲密交错外,还有拖着大辫子的电车,2路和5路相随汇集。

        2路电车,连接了岛城的东西两镇。西起市南西部,走市北、台东,东止于手表厂。线路之中的辽宁路和威海路地带是仅次于中山路的热闹商业区。相较洋楼林立的中山路,以利群为中心的台东更有着岛城本土气息。遵义、大光明电影院,以及辽宁路上的儿童公园都没少留下了孩子们的身影足迹。

        5路电车,从青岛火车站向北迤逦延展,经市南、市北、四方各区,一直抵达岛城的工业大区 - 沧口,是当时纵跨市内最多区划的线路。炼钢、化工、纺织、轻工等岛城核心工业的大厂名所皆在旅途。

        1路汽车在大学路站与25路相交。西从湖北路上电影公司的内参影片,东至四方海云庵的糖球盛会,喜尝乐见、雅俗共赏。

         在十五中站处,还有4路和15路云集。4路连接了大港客运站。那里有渡船,往返于青岛城和黄岛区之间。15路则通往内蒙古路的长途汽车站。风尘仆仆的各路长途汽车,载着南来北往的旅客辗转各市。

        延安二路站的小花园里,也是3路汽车在市内的总站。另一端终点站则在岛城下辖崂山县的政府所在地 - 李村镇。从李村的郊县客运站,再有各条线路发往下面乡镇的公共汽车。后来,李村也逐渐发展成为了新的商业中心,现已改县成区,与沧口并为了李沧区。

        在芝泉路,同一站台的32路,一端与15路汇流在长途汽车站,另一端则开往湖岛、大尧村。途中的外贸中专和青岛护校,也都有着熟悉的小伙伴就读。 

       岛城各路公交相互衔接、纵横交错,把市南五区联结一起,勤勉地服务着广大市民,在跌宕曲盘的道路上也能来去自如。

       只在八九春夏之际,一些繁华路段因众所周知的原因曾遭遇停运。那段时间里,小伙伴们不得不步行求学。倒也是有机会拓现出好玩的路径来。

       我们四个同班的小伙伴,从大学路的车站处拐入鱼山路,步过海洋大学正门,援坡而上,转到福山路,再绕着京山边上一路前行。兴致起,便舍路登山,穿林寻幽,跑到京山炮台上一游。下得山来,走到延安路,其中一个小伙伴在此分别;其余三人继续沿着标山路,来到延安路转盘,又一个小伙伴将离队;再延入太清路,直到九水路,最后一个小伙伴也该到家了;只剩下自己继续前行,经美校、烈士陵园,左拐可入仰口路归家,或遂率性直上湛山,继续玩耍便了。    

       高中毕业后,进京求学四载。工作以来,更是四处漂泊。待再回岛城时,地铁、出租、专车,人们出行已有了太多选择,公交线路也早非昨日,更新换代得已是无从相识了。但三十年前的每条线路延展,依然深烙脑海;每段缓缓驶去的前路,都承载着年少时无拘无束的欢乐时光,不会忘怀。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