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进口奶制品联盟

南斗半岛写下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追忆广元市昭化区虎跳镇南斗村原党支部书记张绍清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南斗半岛写下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追忆广元市昭化区虎跳镇南斗村原党支部书记张绍清(上)


本报记者 李秋怡 程文雯 庞峰伟 张庭铭

6月末,似火的骄阳下,嘉陵江畔广元市昭化区虎跳镇南斗村的一片片桃林郁郁葱葱。

“桃树长得好好的,张绍清却先走了。”前来察看桃园情况的南斗村第一书记李友奎念起了故人。张绍清是南斗村原党支部书记。为了兑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诺言,他带领乡亲们建新家、谋产业、探路子,硬是把一座撂荒的山包包变成远近闻名的“四好村”。

南斗村新生了,张绍清却因肝癌医治无效,在2016年3月28日这天走了,生命定格于51岁。

从2004年当社长算起,4000多个日夜里,张绍清把自己的热血和情感,深深倾注在这个三面环水的半岛上。

敢啃“硬骨头”最难搬的南斗村最先新生

时间回到2010年12月,张绍清刚任南斗村党支部书记。他上任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工程量巨大的整村移民搬迁任务。

“南斗村是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最大的移民村,移民任务占当时虎跳镇的三分之一,有392户、1356人,是整个昭化区最难啃的‘硬骨头’。”回忆起当年的情况,时任虎跳镇党委书记的张叁淇仍忍不住感慨任务之重。

水库要定期蓄水,村民得按期搬迁。但乡亲们故土难离,咋办?

为打消不愿搬迁村民的疑虑,镇上组织大家去移民新村参观。“可到了目的地,有的乡亲死活不肯下车。”村主任熊军明还记得,回村后,张绍清急得几夜没合眼。

光着急不是办法。张绍清开始挨家挨户上门,征求意见、讲解政策,耐心细致做动员。一趟不行跑两趟,两趟不行跑三趟四趟……他和村干部一起,说服了一个又一个村民,“硬骨头”工作有了实质性突破。

2011年3月,新南斗村破土动工。安置点灌木林丛生,张绍清穿上破袄子,提起镰刀,和村民一起一刀一刀地砍;在山梁上整出一块平地建新居,测算需要300多万元,张绍清憋着一股劲儿,领着乡亲们干,最终只花了70万元;为确保新房按时保质建成,他扛着被子,买上了方便面,支起帐篷,白天指挥机械施工,晚上点着蜡烛理账,守在施工点;全村搬迁那段时间,帮村民抬肥猪、搬家具、收粮食,张绍清没少受累……

经过790多个日夜的奋战,2013年1月,原本荒芜的山包包上,135幢楼房拔地而起,南斗村新生了!原本最难搬的南斗村,成了库区最先完成搬迁的村。

敢闯新路子 屡败屡战探索出产业新路

新家建好了,还要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新建的南斗村人均只有4分地,产业基础几乎为零。2013年秋季统计显示,全村几乎每家都有少则两三万元,多则十几万元的贷款,总额达460多万元。

“张书记,你动员我们搬迁时,承诺要让我们富起来,可不能空吹壳子哟!”乡亲们的话让张绍清既有压力,也添动力。他心里清楚,搬迁后的南斗村,出路在产业。

可在南斗,发展产业难啊。新南斗建在山梁的撂荒地上,又是库区,地块不平整、土壤条件差,生猪养殖等污染水源的产业项目不能上;亭子湖蓄水导致当地小气候多变,专家也摸不准究竟适合种啥养啥。可张绍清心里装着当初的承诺,铆着劲要探出一条路来。

这条路,他探得太艰难。村民亏不起,于是他自费试验:贷款13万元养黄羊,亏了近一半;试种辣椒,亏了1万多;接着又养山鸡、种木耳、种百合、栽核桃……两年多时间里,张绍清亏了30多万元。

以前自家采卖砂石,一年收入20多万元,现在当了村支书,却亏损30多万元。这笔账算得妻子杨翠兰心疼:“你这个书记别当了,不然全家都得搭进去。”

“哪怕亏得血本无归,也要给南斗找一条出路。”屡败屡战的张绍清铁了心。

2015年秋,张绍清和党支部一班人到浙江嘉善考察黄桃产业。几经讨论,重新为南斗制定了“黄桃+水产+垂钓”的产业发展方向,拟制出建设桃花岛、发展观光旅游的规划。

 

不怕得罪人 公允耐心解决群众实际问题

探索产业之路屡败屡战,村民为啥还愿意跟着张绍清干?

“张绍清不摆花架子,讲政策、有担当、有坚守。他做的是实事,能解决村民实际问题,所以群众信任他。”时任昭化区委组织部部长李国建说。

“老百姓不图啥,就看你手里的米尺直不直。”这句话,张绍清常挂在嘴边。

2015年,南斗村开展精准脱贫回头看。有人说张绍清的父母符合评定条件,没想到张绍清却把手一挥,“不行!”

老人不高兴了:“你当官咋专整自家人!”张绍清回道:“国家扶贫政策要给最需要的人,我是村支书,更要带好头。”看着儿子头上越来越多的白发,老父亲没再吭声。

张绍清严于律己的带头作用,让一些想在脱贫攻坚中有“等靠要”想法的村民灭了念头。南斗村原有56户贫困户,顺利清退了50户,又根据政策新增37户。村民大会把政策讲透,被清退的村民没有一人有怨言。

2016年3月3日,是南斗村栽下第一批黄桃树的日子,也是张绍清最后一次入院的日子。

张绍清一大早拄着木棍,压着腹部,忍着腹痛,挨家挨户组织栽种。没想到,桃树苗都运到了地里,4社的群众却有顾虑,把挖好的窝子又填上。张绍清坐在地上,给大家讲道理、算细账。直到树苗全部栽下,他才踏上治病之路。

20多天后的弥留之际,张绍清拉着村主任熊军明的手交代:“抓紧把产业规划落实下去。”

张绍清走了。他曾战斗过的南斗半岛上,来年将会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村民开起超市、饭店、旅馆,日子越过越红火。2016年底,南斗村人均纯收入1.1万余元,实现整村脱贫,成为广元市级“四好村”。

他倾注的爱永刻村民心间

——追忆广元市昭化区虎跳镇南斗村原党支部书记张绍清(下)


本报记者 李秋怡 庞峰伟 程文雯 向朝伦

6月29日,嘉陵江畔,松岭梁上的生态公墓陵园里,一个新鲜的橙子放在广元市昭化区虎跳镇南斗村原党支部书记张绍清的墓碑前。“又有人来看张书记了。”南斗村村支书乐云触景伤情,“他走了一年多,村民们始终挂念着他。”

一个人死了,他的精神还活着,张绍清就是这样的干部。他坚守人的信仰宗旨,对乡亲们无私坦荡,对工作尽职尽责。嘉陵江水奔腾,带不走他的精神,冲不淡人们对他的思念。他对这片热土倾注的爱,永刻村民心间。


光辉岁月 刻在每个为村民奔波的脚印里

在张绍清家的茶几上,放着一张还未拆封的CD——黄家驹的《光辉岁月》。

“他最爱听这首歌,但一直到他走,都没来得及拆开这张CD听一听。”妻子杨翠兰至今遗憾,她不怨张绍清没好好顾过家里,只是为丈夫的未了心愿黯然神伤。

去年3月17日,杨翠兰50岁生日。病重的张绍清坚持从医院回到家里。他点上生日蜡烛,颤抖着双手将切好的蛋糕送给妻子:“这些年,我没给你过一次生日,没好好陪你,亏欠你太多。”

2015年10月手术后,张绍清不愿跟人谈起病情。风里雨里几十年的夫妻俩有着深深的默契,一个不主动问,一个不主动提。但在生命最后20多天的一个晚上,张绍清突然跟妻子说:“我大概活不长了,可桃子还没结。”第二天一早,他说想去看看自家的地,再看看村里的田。杨翠兰扶着丈夫,默默地沿着江边行走。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张绍清牵挂的还是村里。这些年,他的光辉岁月,深深刻在每个为村民奔波的脚印里。

修建移民新房,张绍清把家里的一堆事全甩给妻子,自己成天守在村委会。他对村委会、贫困户的新房用料脱口而出,而自家房子买材料、请工人、守工地,却从来没参与过,都是妻子一人张罗。

村上办公经费紧张,他帮百姓跑手续、给村里找项目,垫支公务开销 3万余元;外出考察产业,他开自己的车,吃碗凉面当晚饭,住几十元的旅馆。

肝癌晚期,张绍清的体重从160斤降至80多斤,腹水把肚子撑得鼓鼓的,白天黑夜地疼。“手术后伤口未愈,张书记不能蹲,他就一屁股坐在地上,一边吃药一边把文件放到身边,一份一份地看。”这样的场景,南斗村第一书记李友奎还历历在目。

“娃儿总是劝我们,做事情就会有牺牲,党员干部不带头咋个行?”张绍清的父亲张克文,理解儿子的坚持。

“张绍清身上,生动体现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对群众的大爱。”时任昭化区委组织部部长李国建说,是信念的力量,让张绍清选择奉献;他的敢闯敢干、忠于职守、奉献精神,又让群众更坚定地选择他。

 

为民情怀 就像梁上生生不息的沙根花

2016年3月,听说张书记的病情加重了,大伙儿自发赶来看他。80多岁的李玉贵老人,拄着拐杖,硬是把一箱酸奶拎上3楼。“张书记,好好养病,村里的活路你放心。”没等张绍清开口,头发花白的老人先给他宽心。

张绍清病逝后,70多岁的冯云华老人难过得吃不下饭。“没有张书记,老太婆早就被水冲走了。”

2013年夏天的一个清晨,山洪暴发,当时还住在地质灾害隐患点附近的冯云华与小孙儿尚在睡梦中。张绍清冲进屋,大声喊醒他们,帮助他们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张绍清又组织村上30多个青壮年,堵住山上渠塘的缺口。两个多小时的大雨中,张绍清和抢险人员一直被雨淋着,村里的老人、小孩全部安然无恙,村集体资产无一损失。

“每次遇到险情,总是张书记第一个发现。”村主任熊军明至今都不明白,清晨5点多把大伙喊醒的张绍清,是几点出门巡查的,还是他整夜都未眠?

大爱无声。村上有个小伙子曾与张绍清起过争执。回想往事,这个小伙子说:“张书记是个好人。”

张绍清就是这样,用他的为民情怀感染着每一个人。

在南斗村,原本流传土葬的风俗。然而南斗村土地少,张绍清多年奔走,呼吁各家的坟迁入公墓,给子孙后代多留一些土地。松岭梁上的公墓终于在去年建成。而张绍清,病逝火化后第一个葬在这里。

“他苦了一辈子,走时也不想多占一分土地。”杨翠兰是最懂张绍清的人,“他要以自己的身躯为这个小山村开风气先河。”

墓碑上的张绍清,穿着西装,打着领带,面带微笑,目光坚定。墓旁的沙根花与他做伴。

生前身后,张绍清面对的,是半岛上的南斗村,是蜿蜒的嘉陵江。他的为民情怀,就像梁上生生不息的沙根花。

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百姓,正是一个个像张绍清这样的基层党员干部,夯实了千千万万群众脱贫奔康的基底。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